共22题,约902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初二语文 2024.04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16分)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我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就已完备了。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下面是对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两个节气的介绍,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分)
“小寒”是与“大寒”相比较而产生的,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古人认为此时冷气积久而寒,但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因而称之为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腊月的代表节气。在物候上,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鸡乳”即母鸡孵化小鸡;“征鸟厉疾”指猛禽需强力捕食,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泽腹坚”则是说湖泊表面的冰已经坚实地一直冻到水面中央了。古人一直把大寒当作是一年最冷的时节,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往往比大寒冷,因为小寒节气正处在“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寒天。
小寒、大寒节气虽然十分寒冷,但毕竟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所以,这段时光是充溢着喜悦、欢乐气氛的,这气氛足以融化冬末的寒意。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比较(jiǎo) 气氛(fèn) B.比较(jiào) 气氛(fēn)
C.比较(jiǎo) 气氛(fēn) D.比较(jiào) 气氛(fèn)
2.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下面四句谚语,最能概括文段内容的是( )(2分)
A.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B.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C.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D.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3.“大寒”节气介绍中链接了一则小故事,请你将故事中的对联补充完整(填写一个节气名)。(2分)
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便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______。”此联一出,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答:________
(二)下面是同学们积累的三则材料,请结合内容完成4—6题。(6分)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的明信片。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两个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
① 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地,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