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66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曾有包括德国人鲍希曼,日本人常盘大定、关野贞等外国学者,对中国建筑做过系列考察,但囿于自身知识,他们难以厘清中国建筑历史线索。清末民初学者乐嘉藻《中国建筑史》出版于1933年,日本人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中文版出版于1934年,遗憾的是两部最早的《中国建筑史》,学术上尚显肤浅。乐氏之作未脱晚清文人笔记类文字窠臼;伊东忠太书,如梁思成的评述:“伊东的书止于六朝,是间接由关于建筑的文字或绘刻一类的材料中考证出来的,还未讲到真正中国建筑实物的研究,可以说精彩部分还未出来。”因缺乏系统资料,其书前半着力早期石窟寺,后来补充了一部分,也仅对北方清代木构建筑稍有述及,遑论谈史?
从无到有建构一部科学意义上的中国建筑史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在朱启钤领导,梁思成、刘敦桢担纲的中国营造学社肩上。
建构中国建筑史,当是梁思成很早立下的学术志向。回国之初,受邀任教于东北大学,先生就带领学生测绘沈阳周边清代建筑。这一课程,既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初步认知,也是为中国建筑史与古代建筑诠释做基础性调研之始。从学社成立,梁、刘先生加盟,到1937年抗战爆发,学社被迫南迁,短短7年时间,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等一批中国建筑史界先驱,在极端困难艰苦条件下,足迹踏遍大半华北,考察数百座古建筑。绘制2870余幅测绘图。他们以现代田野考察考古研究方法,对古建筑建造年代与结构特征一一归纳分析,并将其研究成果及时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
未发现唐代建筑实例前,梁先生撰写《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为发现与研究唐代建筑做前期准备,也为最终建构中国建筑史未雨绸缪。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在时局迷茫的战争前夕,不顾自身安危,依据敦煌石窟一幅壁画,长途颠簸,迫不及待来到僻远的五台山考察,最终发现唐代大型木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这一发现为中国建筑史科学建构提供了扎实充分的早期依据。
(摘编自王贵祥《为中国建筑立史,为华夏营造继绝学——梁思成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
材料二:
梁思成早期的建筑设计思想特点鲜明。
建筑设计思想的民族主义。受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与梁思成同时期的中国文人学者,大多具备极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在西洋、东洋列强的压迫下,都为儒家文化背景之下新时代的文人士大夫,视复兴华夏民族文化为己任。相比之下,梁思成的民族主义倾向则显得更强烈而具有代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嘉藻之作未脱晚清文人笔记类文字窠臼,伊东忠太则未讲到真正中国建筑实物的研究,两部最早的《中国建筑史》,学术上尚显肤浅。
B.与梁思成同时期的中国文人学者,大多具备极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在西洋东洋列强的压迫下,他们视复兴华夏民族文化为己任。
C.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中国建筑史界先驱,一生扎根华北大地,考察数百座古建筑,以现代田野考察考古研究方法研究古建筑。
D.梁思成一生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的中心是把建筑作为艺术,他进一步扩展建筑的意义和内涵,相比其他建筑学家更重视建筑的艺术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梁思成与中国建筑,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引用、比喻的论证方法,文章论证有力且富有文采。
C.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佛光寺东大殿,体现了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D.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学成就延续了其父“民族复兴”大业。
3.结合教材课文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下列选项中的建筑与材料二梁思成的建筑思想最契合的一项是( )(3分)
A.上海金茂大厦平面构图是双轴对称的正方形。大厦上小下大,似摩天宝塔一尊,巍峨唯美;大厦两边垂直,又似通天丰碑,顶天立地。
B.1929年9月5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落成。大厦77米高,平面为A字型;大厦采用钢框架结构,顶部设有19米高金字塔形铜屋顶。
C.水立方采用ETFE膜材料,外形像一个蓝色水盒子,墙面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这个泡泡所用材料“ETFE”即我们常说的“聚氟乙烯”。
D.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注重功能和结构,强调建筑实用性和经济性。大楼的主体由三栋高层建筑组成,三栋建筑之间用玻璃幕墙连接。
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学上的成就。(4分)
5.梁思成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说“中国建筑之个性乃我民族之性格”,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梁思成的建筑创作思想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