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38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21分)
清明,这个家喻户晓源于古老农耕文明的节日,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我们谦xùn( )追溯过去,寻找那些鞠躬尽瘁为人民做事的伟人,哀悼( )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因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物。同时也期盼着未来,感受着生命的力量。
清明,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节日。它让我们回顾过去,缅怀先人;也让我们展望未来,珍惜生活,眼前的困难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清明这一天,我们可以参加各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如踏青、荡秋千、插柳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真可谓“______,______。”
清明,是一个既充满哀思又充满希望的节日。它让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更加珍视和拥抱现在和未来。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豁亮的房屋内用心去感受生命的回响和岁月的沉思,用行动去诠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 阅读以上文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谦xùn( ) (2)哀悼( )
2. 请写出以上第一段中的三个成语。
3. 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微不足道( )(2)豁亮( )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清明时节踏青去 ②事事如心大吉利 ③家家顺意永安康 ④春风拂面赏花来
5. 下面是从以上三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清明,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
B. 在清明这一天,我们可以参加各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如踏青、荡秋千、插柳等。
C. 同时也期盼着未来,感受着生命的力量。
D. 它让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更加珍视和拥抱现在和未来。
【答案】1. ①. 逊 ②. dào
2.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 可歌可泣 当之无愧
3. ①.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②. 豁亮:宽敞明亮
4. ①④ 5.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①谦逊(qiān xùn):谦虚恭谨。
②哀悼(āi dào):悲痛地追念。也指悲痛追念的感情。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家喻户晓:家家全明白,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鞠躬尽瘁:形容小心谨慎、不辞劳苦地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扬,令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
当之无愧:指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解释词语。
①:结合句子“眼前的困难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知,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眼前的困难对于我们来说是小事,不值得一提,因此“微不足道”可理解为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②:结合句子“在豁亮的房屋内”可知,这里要体现的是房屋宽敞明亮,因此“豁亮”可理解为宽敞明亮。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等。
结合横线前面的内容“在清明这一天,我们可以参加各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如踏青、荡秋千、插柳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可知,这里主要讲述的是清明时节的活动,感受春天的气息。选项中只有①和④与之相关,再结合仄起平收的规则,“去”是第四声,因此①应放在上联,“来”是第二声,因此④应放在下联。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C.“同时也期盼着未来,感受着生命的力量”语序不当,应将“期盼着未来”和“感受着生命的力量”位置互换;
故选C。
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军旅 ①“______,______”诗人运用起兴手法,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 郭茂倩(编)《木兰诗》
军旅 说明征兵名册很多,而且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军书十二卷,②______”。 郭茂倩(编)《木兰诗》
闲适 ③______(人名)运用拟人手法,抒发诗人宁静淡薄性情:④“______,______”。 《竹里馆》
边塞 用⑤“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点题和寄托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 岑参《逢入京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