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040字。

  硚口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I阅读(共5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人应该保持好奇
  ①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传奇。这是我读史的感想,也是我从个人经验中得出的结论。
  ②我发现就同一件事,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每一次讲述的也不一样。虽然这些事过去了也不过就是几十年的光景,但它们已经变得众说纷纭,除了主干性的事件还有那么点影子外,细节已经丰富多彩,难辨真假。我发现这些故事在被讲述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工润色、升华提高。英雄被传说得更英雄,奇人被传说得更出奇。没有任何一个故事讲述者,是不对自己讲述的故事添油加醋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肯完全客观地记述历史。因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有好恶的,想客观也客观不了。
  ④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就知道了,由于遭受过无妄的酷刑,他是一个对刘姓王朝充满怨恨的人。凡是遭到刘家迫害,或被刘家冤杀的人,他都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描述到他们的功绩时,总是绘声绘色地赞美,极尽夸张之能事。譬如对大将军韩信,对飞将军李广,对楚霸王项羽。他把项羽列入“本纪”,让他享受与帝王同级待遇。他写韩信和李广的列传时不直呼其名,而称“淮阴侯”、称“李将军”,只一标题间,便见出无限的爱慕和敬仰。由此推想,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历史,都是被史学家、文学家和老百姓大大地夸饰过的,都是有爱有憎或是爱憎分明的产物。我们与其说是读史,还不如说是在读传奇;我们读《史记》,何尝不是在读司马迁的心灵史。
  ⑤而司马迁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最早提出司马迁好奇的是汉代的杨雄。宋代的苏辙也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杰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⑥好奇是司马迁浪漫精神的核心。他在二十岁左右,即“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好奇之心促使他游历名山大川,探本溯源,开阔眼界,增加阅历,也使他的文章疏密参差,诡奇超拔,变化莫测 。
  ⑦司马迁好奇,尤好人中之奇。人中之奇谓之才,奇才。他笔下那些成功的人物都有出奇之处,都有行为奇怪、超出常人之处。而所有的奇人奇才,都是独步的雄鸡、行空的天马。
  ⑧所以说一部《史记》,正是太史公抱满腹奇学,负一世奇气,郁一腔奇冤,写一世奇人之一生奇事,发为万古千秋之奇文。
  ⑨欣赏奇才,爱听奇人奇事,是人类好奇天性的表现。只有好奇,才能有奇思妙想。只有奇思妙想,才会有异想天开。只有异想天开,才会有科学的进步和艺术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就是社会的进步。
  1. 为什么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传奇?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即使是同一段历史,不同人的讲述可能是不相同的。
  B. 一个人多次讲述同一段历史,不会每次都完全相同。
  C. 历史在被反复讲述 过程中,重点变得越来越突出。
  D. 即便是专业的史学家,也无法完全客观地记述历史。
  2. 关于司马迁的“好奇”,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的好奇心驱使他探索各地的自然与人文。
  B. 司马迁的好奇源于他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
  C.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录了他好奇的奇人奇事。
  D. 司马迁的好奇使《史记》成为千古传颂的杰作。
  3. 结合第⑨段内容,简要概括人为什么应该保持好奇。
  【答案】1. C    2. B   
  3. 好奇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根据文章第②段可知,原文中并没有提到“重点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一观点。相反,原文强调的是历史在讲述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工润色、升华提高,并融入讲述者的个人情感和观点,但没有说明“重点”的变化,因此C项不符合文意。
  故选C。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淡欲有书
  ①天气晴好的午后,终于放下手机,走进了新华书店。已不知有多久没来过,一楼已经变成了商场,书店已被排挤到了二楼和三楼的空间。书依然很多,人却极少,冷清无比。后来又去了趟图书馆,不管是外借部还是阅览室,依然是众多的书和寥寥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