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2460字。

  青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2024.04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阅读(共5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为什么被反感
  ①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们似乎很难躲开被“熟人凝视”。
  ②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测评发现,当前基于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向用户推送“你可能认识的人”已经成为不少APP的标配。个别平台还会通过算法向用户推送关注信息、关联好友感兴趣的内容等。虽然不少APP都在相关协议当中赋予了用户选择权,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关闭熟人推荐功能。但有些APP步骤过于繁琐,让用户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的方便,使得关闭推荐功能形同虚设。对于社交平台设置的“熟人推荐”机制,不少网友表示感觉被冒犯。
  ③APP试图了解用户的社交关系,并推荐可能认识的人形成熟人圈子,这背后其实有一套固定的产品逻辑。平台总是渴望吸引和留存更多的用户,争抢到他们更多的停留时长,“熟人社交”显然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刷到有趣的内容,一键转发分享给几个好友,或是在聊天窗口里互动交流,都会让你的使用时长和活跃度呈几何倍数的增加。同时社交关系也让平台的推荐算法更多样和精准了,这无形之中就提高了用户的粘性和平台的价值。通讯录、地理位置、共用的网络、时常点赞收藏的内容……这些数据都在让平台的推荐算法不断优化更新。简言之,平台掌握了用户越多的信息,就越能推荐到让其感兴趣的内容。在这个被算法构造的信息茧房里,用户沉浸的时间也大都会相应增加。
  ④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确实能满足一部分人的社交需求和软件使用需求。但这显然不等同于所有的用户都愿意将现实中的熟人关系延伸到互联网之中,甚至有很多人还会因为这种被动推荐而困扰。
  ⑤在社会传播学领域中有个“拟剧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人会根据社会不同场合的需要来管理自己的角色形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设。人们其实大都是有着多重角色和多重性格的,在不同的场景下就会变幻不同的人设。人们在多重身份间来回切换,但或许并不想每一面都让熟人或者朋友知晓。但熟人推荐机制难免会让另一面的自己被动曝光,这就会让很多人有一种被窥探的不适感,个人在互联网中匿名选择性交友的权利也在无形中被剥夺。
  ⑥很多时候,人们只是想在社交平台上轻轻松松地冲个浪,不用受到社会角色的束缚,也不需要顾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可以建意地做最真实的自己。而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年轻人也更容易结交到更多拥有同样兴趣爱好的朋友,彼此成为兴趣搭子。这种无压力的兴趣社交,是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区别开来的。这也是人们愿意在网络展示出与熟人社交场域中截然不同一面的根本要素。
  ⑦以前我们会感叹APP如此懂我好智能,但现在更多人渴望的或许是一个没那么懂我的平台。如果推荐算法能多推荐一些“合拍的人”,也许会比“熟悉的人”更有意义。
  (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
  1. 人们在互联网世界难躲开被“熟人凝视”的原因,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不少 APP 会根据用户个人信息向用户推送“可能认识的人”。
  B. 某些平台通过算法准确地向用户推送关联好友感兴趣的内容。
  C. 部分APP关闭熟人推荐功能的步骤过于繁琐,用户操作起来不方便。
  D. 对于社交平台设置的“熟人推荐”机制,不少网友表示感觉被冒犯。
  2. 对“APP推荐形成熟人圈子背后的‘产品逻辑’”,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平台渴望吸引和留存更多的用户,争抢用户在平台上停留更长时间。
  B. 熟人间在平台上的互动交流,会让用户在平台的活跃度呈几何倍数的增加。
  C. 社交关系让平台 推荐算法更多样和精准,提高了用户的粘性和平台的价值。
  D. 平台的推荐算法不断优化更新,就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使用平台。
  3. 读⑤~⑦段,简要概括很多人反感“平台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的原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根据第③段“当前基于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向用户推送‘你可能认识的人’已经成为不少APP的标配”“对于社交平台设置的‘熟人推荐’机制,不少网友表示感觉被冒犯”可知,这是人们反感社交平台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的原因,并不是“人们在互联网世界难躲开被‘熟人凝视’的原因”。选项表述有误。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的收音机
  ①父亲长年在外省做手艺。因为交通不便利,也为了省钱,他一般都是每年正月初二出门,到大年二十八前后才回家。
  ②父亲是木匠,他的雕花手艺尤其出色。木匠需要家具,做出来的家具需要油漆,而父亲和他的徒弟们一起干活,一帮男人的头发需要有人剃,于是,父亲又自学成为铁匠、漆匠、剃头匠。“万事不求人。”这是父亲的生活原则。这样的父亲,在礼尚往来的乡村显得格格不入。父亲朋友极少,乡邻们私下里对他的评价也不佳,认为他“小气”,把钱看得太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