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88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诊断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务必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只收答题纸。
3.答卷前,请在答题纸上将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4.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5.主观题答案须用黑色字迹钢笔、签字笔书写。
6.必须在答题纸上题号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书写,无效。
7.保持卷面清洁、完整。禁止对答题纸恶意折损,涂画,否则不能过扫描机器。
第一部分(1~5题14分)
寒假期间,班主任布置了设计“年”文化主题展板的作业。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板块一:溯源年节】
1. 这一板块展示了“年”字起源和“年”的传说。阅读后,完成小题。
“年”字起源 “年”的传说
甲骨文:年
古时有一只猛兽叫“年”,每到腊月三十,便出来觅食人肉。腊月三十晚上,“年”刚摸到一个村庄,ěr pàn突然响起“噼啪”的声音。原来有村民将竹子误投到火堆里,“噼啪”声将“年”吓得惊慌失措。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被一家门口晒着的大红衣裳吓得落荒而逃。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顿时感到头晕目眩,只好又溜走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红、怕光的弱点,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不知从何时起,“年”便xiāo shēng nì jì了,村里的人们也逃过了劫难,而这些方法逐渐演化成如今的过年习俗。
(1)根据“年”字起源,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汉字“年”的最初意义( )
A. 负担,责任 B. 丰收,收获 C. 年纪,岁数 D. 岁月,光阴
(2)请给以上文段中的两处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①ěr pàn_______________ ②xiāo shēng nì jì_____________
③头晕目眩_______________ ④劫难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年”的传说文段中画线句语意表达欠完整,请你加以修改。
【答案】(1)B (2) ①. 耳畔 ②. 销声匿迹 ③. yūn xuàn ④. jié nàn
(3)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辨析。
根据给出的甲骨文“年”的字形,“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可以理解为这个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丰收时弯腰收割谷物的情景。因此,“年”字的最初意义与丰收和收获相关;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耳畔(ěr pàn):耳边;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繁琐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
劫难(jié nàn):谓灾难,灾祸。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文中提到的“年”被“噼啪”声、“大红衣裳”和“灯火辉煌”吓跑的情节,可以推断出“年”怕响:被竹子投入火堆发出的“噼啪”声吓跑。怕红:被晒在门口的大红衣裳吓得落荒而逃。怕光:看到灯火辉煌感到头晕目眩。因此修改为: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
【板块二:探寻年俗】
2. 下面文字与图片是这一板块的主体部分。阅读后,完成小题。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传说中,赶走猛兽“年”需用鞭炮,于是①_______。春节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于是有了过年最重要的习俗之二:离家在外的游子过年时都要回家欢聚。除夕,又称团圆夜。新旧交替,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三。除夕晚上,全家老小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另外,南北方习俗不同。在北方,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②_______,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结合前后语境,文段中①处内容是:______________;②处内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示例:有了过年最重要的习俗之一:燃放鞭炮 ②. 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结合“于是有了过年最重要的习俗之二:离家在外的游子过年时都要回家欢聚。”可知,前文应当从过年的习俗的角度补写;结合“在传说中,赶走猛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