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80字。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5月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7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发展出古人崇尚自然的审美观。《牡丹亭》中有一句名言,“一生爱好是天然”,中国的国画、古乐、诗词、书法,一切艺术都是崇尚自然的,不喜欢刻意地雕琢,反对造作,把“自然天成”当成最高的审美标准。人们崇敬天然,推崇大自然的品德。《礼记》说:“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这里的“爱”是“隐藏”的意思,天地是最真实的,它们不会隐藏自己的规律和资源、孔子也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上天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德(   )四季运转不息,万物茁壮成长,这都是自然的作用。大自然不夸张、不显露、不做假,真实展露,_______无隐瞒,这就是中国古人最看重的“诚”!这是中国文化原生态的审美观,也是中国道德和艺术的底气所在。
  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横线处填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óng   豪      B. chǒng  豪
  C chóng   毫      D. chǒng  毫
  2. 阅读文中画线的文字,给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     B. 但     C. 由于     D. 所以
  3. 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牡丹亭》中有一句名言,“一生爱好是天然”……
  B. 《礼记》说:“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
  C. 孔子也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骂,天何言哉?”
  D. 这就是中国古人最看重的“诚”!
  4.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
  B.《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D.中国话剧中的京剧、黄梅戏等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5.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项是(   )
  幸福其实并不难获得。幸福就在你眼中,          ;幸福就在你掌心,          ;幸福就在你脚上,          。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幸福离我们很遥远。望眼欲穿,也许我们看错了方向;苦苦挽留,也许我们握错了手;奋力前行,也许我们走错了路。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强求,已经得到的要好好珍惜。
  A.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B.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C.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D.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小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______,八年风味独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两句告诉世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
  (6)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巧妙地引用典故,隐喻自己想出仕却没有途径的句子是:      ,      。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为增强同学们厉行节约的意识,某学校开展以“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活动一:我关注】
  材料一:《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仅餐饮业餐桌的粮食浪费每年就高达1800万吨,相当于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其中人均浪费量为每餐96克,浪费率高达11.3%。而浪费粮食的大军中最显著的人群就是中小学生,他们每年食物浪费的比例达到了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人均浪费食物量为每餐高达130克。
  材料二:学校就“浪费粮食后,你会产生负罪感吗?”这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