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90字。

  2024年下期郴州市五中期中考试七年级
  语  文
  总分:120分      时量: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①  (A.suí  B.suǐ)所在。五四运动超越并继承了传统的家国情怀。回首百年,一群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的新青年,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之路,一路  ③  (A.披荆斩棘  B.披星戴月);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红军队伍,在长征路上闯关夺隘、力挽狂lán  ②  (A.斓 B.澜);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持续奋斗、埋头攻关,托举新时代科技梦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代青年是同时代共同进步的一代。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  ④  (A.承受  B.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在这样一个好时代,青年更应该不负时光,努力奋斗。                   。当青年的梦想与时代同频共振。奏响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 ②
  2.从文中括号中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③④两处。(只填序号)(2分)
  ③                         ④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
  4.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 ②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 ③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①②③ D. ③②①
  5. 小语用归类法复习文学常识,以下说法哪项有误?(    )(2分)
  A.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都是行动巨人,或为强国,或为学术、革命,或为提高自身修养,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与第一单元写杰出人物不同,本册第三单元写的都是小人物,展现小人物平凡卑微却质朴善良的品质。
  C.“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铭”多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说”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是偏重于抒情的一种文体。
  D.《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的抒情方式更偏直接抒情,《老山界》则偏向间接抒情。
  6.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6分)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望乡,双眼垂泪,一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动容;花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奔腾的水声勾起少女心中对家人的不舍与孤独。
  7.综合性学习(4分)
  百善孝为先。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句子,不符合“孝亲敬老”主题的一项是(     )(2分)
  A.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相比于传统的“孝”,“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发现的两个新特点。(2分)
  材料一: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
  材料二: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的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共50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释】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第一句说明诗人是初次造访,并不知道香积寺的确切位置,但面对人迹罕至的云峰,正激发了诗人探访古寺的兴致。这一起语凭空而出,凸显古寺的幽远与神秘。
  B.诗中描写的“钟声”与“泉声”打破了静谧清幽的气氛,与“古木无人径”和“日色冷青松”的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觉得精神一振。
  C.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诗人通过对古寺周围景物的描写,使得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