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40字。
新野县 2024 年春期期终质量评估八年级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24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4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 渊) 远流长,丰富多彩。 “和”,本来指声音之间的调和。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赋予了“和”丰富的内涵。 “和”可以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体自身内部的一种和谐默契、相辅相 (承 成)的关系。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致祥;与自己相处时,要心平气和。 “和”融合于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之中,并成为其精髓所在。
①给语段中加点的两个字注音 (2分)
赋予 精髓
②选择合适的字填写在横线上 (2分)
(源 渊) 远流长 相辅相 (承 成)
2.古诗文默写 (8分)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淌着情感的文字。 《子衿》中苦恋的女子,失落惆怅地叹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① , !读起来令人为之动容。孟浩然心怀希冀,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钓鱼婉转含蓄地表露从政的心愿:② , 。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发出了:③ , 的呼喊。面对别离,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积极进取的心态对远行的朋友进行劝阻;④ , ,更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五一小长假期间,各地景区出台多种优惠举措,推出特色亮点项目,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B.春一来,山上就开满了梨花,踏青赏花的游客逐渐多起来,他们前呼后拥,赞叹不已。
C.她随着人流漫不经心地走着,目光涣散。
D.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4.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①因此,各地名儒、学者和地方官吏,纷纷兴建书院,以培育人才。
②而朝廷忙于武功,一时顾不上文教,更缺乏财力兴办足够多的学校满足各地士子的要求。
③这时候出现了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④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更是盛极一时。
⑤北宋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渐趋强盛,士子们有了就学读书的要求。
A.⑤②①④③ B.⑤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⑤ D.④③⑤①②
5.河南一中学准备做“豫剧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的活动,选取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8分)
材料一:方寸传国粹,豫剧更出彩。10月18日上午,由河南豫剧院三团、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联合主办的《豫剧》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登封市朝阳沟村举行,共同见证豫剧艺术发展史和中原集邮史这一重要时刻。随着《豫剧》邮票的发行, “银环栓宝” (注:豫剧《朝阳沟》中的主要人物)将带着邮戳走出朝阳沟,进一步传播豫剧文化、繁荣豫剧艺术,让“河南豫剧”成为“中国豫剧”。
材料二:豫剧主要流传于河南,以唱腔大气、韵味优美著称,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已在演出剧目、舞台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乐唱腔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河南地方风格,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体现了中原人民普遍的文化认同,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1)请根据以下两则材料,分条概括弘扬豫剧文化的重要意义。 (2分)
(2)右图是关于本校学生“学习与传承豫剧文化”的统计图。请你观察图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 (2分)
(3)针对图表反映的问题,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2分)
(4)小文同学为本次活动写了一副对联并投稿给广播站,在投递中对联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帮她重新整理下面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2分)
演绎 描绘 粉墨油彩 生旦净丑 百态人生 缤纷面孔
上联: 、 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 (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16分)
外婆是美人
①外婆是美人,从对她有记忆起我就这样认为。尤其是我小时候,更是觉得世上没有比外婆更美的人了。
②放学回家,刚进楼道,我就发现外婆来了。她站在走廊里的煤球炉边,炉子上坐着一口钢精锅,锅正胃热气。我大喊:“外婆!”A她扭过头,大眼睛笑盈盈,鹅蛋脸,墨绿色棉袄衫正合身。“要吃肉汤团,还是黑洋酥汤团?”肉汤团自然好,可黑洋酥汤团也是好的,我纠结起来。她不等我回答,已替我决定:两只肉的,一只黑洋酥的。她的决定总是合我心意,她还总是那么好看。好看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来,我就能享用各种美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