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9400字。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9:45—11:45)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
  从改革之初的迷茫与颓废,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
  “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瞬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
  (摘编自陆士桢、蔡康鑫《改革开放以来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与政策因应》)
  材料二:
  “精神内耗”又称“心理内耗”,主要指在自我精神世界中,两个观点不同的“小人”,相互争吵、拉扯、冲撞,导致心理资源被过度消耗而出现精神倦怠,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自我攻击和纠结犹豫中。在学习工作方面,表现为对既定的成功精英阶层有追求执念,行动上却担心失败而踌躇不前;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情绪极度敏感导致容易放大小矛盾,却又为避免与他人冲突而选择主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迷茫到今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这一过程体现了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B.作者认为,对“躺平”“佛系”现象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是缓解内心压力、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
  C.如果青年能够有效规划、利用时间,就可能高效地平衡工作与生活,适应职场生存法则。
  D.不少网红在网络上以“摆烂”“卖惨”的方式贩卖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青年的精神内耗。
  2.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集体情绪”表现的一项是(2分)
  A.脱贫攻坚目标确定后,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珍惜时代机遇、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尽责、在尽责中成长。
  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离不开、回不去、又卷不进的矛盾困境之下,青年人选择了所谓的“躺平”与“佛系”。
  C.“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
  D.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次次重大突破,青年们普遍感受到自豪与振奋,为国家的科技实力感到骄傲,还有不少青年立志投身航天事业。
  3.如果你的同学总是困于“精神内耗”,纠结过去的遗憾,担心未来。下列最适合用来劝勉他的诗句是(2分)
  A.“须信百年都似梦,莫嗟万事不如人。”(潘阆《樽前勉兄长》)
  B.“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C.“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D.“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要突破“精神内耗”的集体情绪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精神内耗”的破解之道。(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竹林的故事
  废名
  出域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我们以后就借了割菜来逗她玩笑。我们起初不知道她的名字,问她,地笑而不答,有一回见了老程呼“阿三”,我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