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560字。
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中搜寻月宫、嫦娥和玉兔的踪迹,感受古代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也是欢度中秋节的一大乐事。
清代画家费丹旭以画仕女闻名,他笔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线松秀,设色轻淡,别有一种风貌。费丹旭的儿子费以耕画承家学,其笔下仕女恬适文静、温婉可人,举手投足间显露静雅气质,有着迷人的魅力。费以耕与清代画家张熊合绘有《梅月嫦娥图》扇页,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图以民间脍炙人口的嫦娥奔月为主题,画中所绘嫦娥,形象古典秀美,体态婀娜,气质娇柔,描绘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美人。所绘墨梅横向出枝,其秀美的花形,成功地烘托出嫦娥清雅脱俗的仙姿佚貌。
《梅月嫦娥图》款署“晋山仁兄大人雅教,甲子秋八月,馀伯费以耕画嫦娥,子祥张熊补梅花。”由此可见,该图发挥了两人特长,擅长画仕女的费以耕画嫦娥,擅长画花卉的张熊画梅花。
故宫中收藏的中秋题材的图画中,以清代画家的作品为多。冷枚是清代宫廷画家,他创作的《梧桐双兔图》中,野菊满地,桂花飘香,高大的梧桐树下,两只肥硕的白兔惬意地在草地上嬉戏。该图景物细腻逼真,色彩和谐宁静,具有光影的效果和体积感,是受西画影响的中国画作品。
《梅月嫦娥图》(扇页,局部)
费以耕、张熊绘
李世倬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果品,各臻其妙。据说李世倬幼年跟舅舅高其佩学画,几乎学到乱真出奇的地步。李世倬又被称为李太常,概因其官至副都御史,曾任太常。李世倬的《桂花月兔图》(扇页)绘于雍正六年(1728),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图构思巧妙,一只白兔居于画面主体,通过其仰视的目光,可见左上角被桂树叶遮掩的半个月亮,从而生动地点出中秋时节白兔与桂花和明月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美好传说。
不仅古画中有着丰富的中秋元素,关于中秋的书法作品也不少见。
王献之,东晋时期书法家、诗人、画家,琅邪(今属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与其父合称“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列“四贤”。王献之善楷、行、草书。其楷书体势开张,气峻韵和;其行草笔法灵动,纵逸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存世书迹有传本《鸭头丸帖》《中秋帖》《地黄汤帖》《送梨帖》,刻本有《洛神赋十三行》《十二月割帖》等。
曾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的《中秋帖》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就是因为收藏了王氏家族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而得名。
《中秋帖》现存的原文是:“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各界至今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解读。有人断句为:“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也有人断为:“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还有一种说法:《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所刻的王献之《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有人翻译为:十二月之前能不能把事情办完了过来)六字。
不过,也有人认为《中秋帖》并非王献之原作,而是宋代米芾临摹。概因此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在东晋时还制造不出来,大约在北宋才出现。清初吴升就推测其为米芾所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代画家费以耕画承其父费丹旭,其笔下的嫦娥形象秀美,婀娜娇柔,清雅脱俗。
B.王献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列为“四贤”,其《中秋帖》受到乾隆的青睐和收藏。
C.文章从中间、左下、右下、左上、右上等角度,详细描摹了嫦娥月宫纹菱式铜镜的画面。
D.唐代流行整个纹饰都突出月宫主题的铜镜,玉兔、嫦娥、蟾蜍等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费以耕擅长画仕女,张熊擅长画花卉,二人协作而成的《梅月嫦娥图》中,梅花、嫦娥相得益彰。
B.中秋题材的图画以清代作品为最多,且都质量上乘,李世倬的画作就几乎达到了乱真出奇的地步。
C.清人吴升从《中秋帖》的字体形态上猜测此帖是宋人临仿,这一观点从该帖用纸上亦可得到验证。
D.月宫中的兔子常给人一种兢兢业业忙捣药的印象,这种形象出现在很多与中秋相关的古代器物上。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宋徽宗赵佶赏月而书《闰中秋月帖》,此帖为瘦金体书,凡七行,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B.龙大渊等人将当时内府所藏的历代书法名迹摹勒上石,这就是《大观太清楼帖》。
C.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D.《中秋帖》《快雪时晴帖》《伯远帖》三帖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
4.请结合文本内容,梳理并分类罗列文中所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与中秋有关的藏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我们去博物馆欣赏这些与中秋有关的藏品,会有哪些收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八千岁
汪曾祺
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如果他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他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藏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
八千岁开米店。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概不做保”。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