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60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内容,把握词人情感起伏变化。
2. 引导学生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训练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乐观旷达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内容,把握词人情感起伏变化。
2.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乐观旷达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维有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面对着皎洁明月,大家想到什么?宋代文豪苏轼会想到什么呢?请读《水调歌头》来看看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吧!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朗诵感知
1.朗读本词,读准字音。
阙(què)琼(qióng)绮(qǐ)
2.朗读本词,读准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你从词序中看到了什么信息?
活动二:帮作者加个“词题”
1.“水调歌头”属于词牌名,本首词作者没有写标题,请帮苏轼给本词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水调歌头•( )
2.为什么以此为词题呢?
标题最好要能揭示词的核心内容,如《沁园春•雪》提示写作主要对象。而本词的“月”就是词作的核心内容,它寄托了词人的情感思想:睹月思人、人生思考。
活动三:在“月”前加个动词
1.全词围绕“月”字写了哪些行为?请在“月”字前加上一个合适的字(动词)。
( )月
( )月
( )月
( )月
( )月
2.同学讨论交流,看看哪一个更合适。
3.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成果,选择评析。
问月——登月—|—观月——怨月——悟月——赏月
活动四:体会情感、心境
这些行为中流露的感情或心境是怎样的?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
引导学生品析欣赏:
1. 问月(赞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这里面提示我们苏轼哪两件事?
中秋之夜,自然是喝酒和赏月。
(2)诗人面对无限时空,想象到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