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080字。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年春季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有两条道路对雅乐传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即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联系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北非的贸易要道,陆上丝绸之路对于音乐文化的交流自然也至关重要,雅乐在欧亚大陆的传播,这条路线居功至伟。至于雅乐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海上丝绸之路则功不可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了东海丝绸之路和南海丝绸之路两条路径,前者连接了胶东半岛到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后者则以今广州、泉州、宁波为主要港口,经中南半岛和东南亚诸国,抵达西亚和欧洲。作为古代中外贸易的海上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推动经济往来的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让雅乐文化随着丝绸、茶叶、瓷器等一道传入沿 线国家,极大增强了雅乐的文化影响力。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和发展,“一带一 路”在协调沿线各国共同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经济的同时,同样注重与诸国展开文化艺术交流。 在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背景下,雅乐研究的视野范围,也应更加广阔,既要贯通中西,又要古为今用。
  纵观雅乐在“一带一路”传播的历史,有一个核心问题是绕不开的,即雅乐的价值问题。在雅乐的传播过程中,沿线诸国为什么欣然接受?那些对他们来说饶有价值的因素,对当下的“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是否仍然还有借鉴意义?
  就文化内涵而言,雅乐作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不仅和古礼关系紧密,还折射出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博大精深的社会哲学、生活智慧。其中正的曲调、舒缓的节奏、典雅的旋律、平和的舞步、庄严的演奏、恢宏的气势、和谐的风格,无不体现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仁”“礼”“和”,这是雅乐在儒家文化圈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根源所在。不仅如此,在传统文化回归的今日,雅乐与其所代表的这些价值理念,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国内角度看,雅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现实合理性。从世界角度看,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政治经济格局风云变幻,国际交往错综复杂,充满着矛盾与冲突、交流与碰撞,世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致中和”的普世价值,来调解和平衡各种社会关系,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可能。而雅乐和儒家文化所包含的“爱人”“克已”“中庸”等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无疑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核不谋而合。
  就文化联系而言,雅乐对于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基础。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之一,接受雅乐,也就意味着对儒家文化的认可;而要学习儒家文化,对雅乐的引进也必不可少,这在古代是二元一体的。作为一种文化象征,雅乐、孔庙等曾在古代儒家文化圈内起到增进文化认同感的重要作用,而今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范围并不局限于经济和商贸,而是包括了文化在内的全方位共建,那么增强沿线各国的文化认同必然是重中之重。而倘若寻找一种具有较大接受范围、重要文化影响、深厚历史基础和普世价值内涵的文化元素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纽带,可以说当仁不让者,非雅乐莫属。如果能够进一步将其打造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名片,那么对于扩大“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的宣传效应,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李智巧、童师柳《“一带一路”视域下的雅乐传承研究》)
  材料二:
  雅乐意在“娱神”以求福。依据“天人”学说,人可以通过占卜祭祀等方式沟通上天。祭祀活动的共情心理是以牺牲舞乐等献祭给神灵而求赐福。其“娱神”的美学逻辑可以《周礼•春官》中祭祀天地为例来说明,首先是供奉食物或财富等物质来取悦神灵,同时奏乐以祀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中国,雅乐传播到欧洲,既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也可通过南海丝绸之路。
  B.雅乐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能避免国际冲突。
  C.雅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内涵的文化元素,可以作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D.雅乐发于祭祀礼乐,有其“祈神求福”功利性的一面,同时又以审美性为基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雅乐走出国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道路作用不容忽视,其中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范围更广。
  B.作为古代中外贸易的海上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推动经济往来的同时,也推动了雅乐在东南亚乃至大洋洲的传播。
  C.只要我们倾力研究古代中国的雅乐,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背景下,雅乐定能增强沿线国家的文化认同感。
  D.《周礼》中记载祭祀天地时要“奏黄钟,歌大吕”,是因为黄钟、大吕是深沉庄重、宏大和谐的音乐,能够“娱神”。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郑玄注:“淫声,若郑卫也。过声,失哀乐之节。凶声,亡国之声。慢声,惰慢不恭。”
  B.魏文侯问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子夏曰:“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
  C.《乐纬•乐叶图微》:“圣人不取于一人,必从八能之士。故八士或调阴阳,或调律历,或调五音。故撞钟者以知法度,鼓琴者以知四海,击磬者以知民事。”
  D.《礼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3分)
  A.在历史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中,雅乐音乐形式亦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与迭代中。
  B.雅乐承载了某些政治意蕴,它也是中国历史王朝政治形态和社会变迁的见证者。
  C.孔子处在“礼崩乐坏”时期,在《论语》中表达出对这一时局痛心疾首的心情。
  D.萌芽于西周的雅乐,走出了一条迥异于俗乐的发展道路,雅俗分流,互不影响。
  5.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传承雅乐文化。(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豆(节选)
  宗璞
  一九四八年冬天,北京已经到了解放前夕。城里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家家挂红灯,迎接毛泽东。”①最沉得住气的反动官员们、大亨们都纷纷逃走了。齐虹家里几乎是一天一封电报催他走,并且代他订了飞机座位。那时江玫的中心工作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怎样应“变”,宣传护校。她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感到兴奋,好像等待着一件期待已久的亲人的礼物,满怀着感情,幻想解放后的日子。而同时,她和齐虹那注定了的无可挽回的分别啮咬着她的心。她觉得自己的心一面在开着花,同时又在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