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640字。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4年7月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遥感意为“遥远的感知”,是指搭载在各类移动或静止平台上,运用现代光学、电子学探测仪器,从一定距离对目标物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成像观测,进而获取被观测对象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多方面信息的技术。
人类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物质作为其固有的性质都会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叫光谱特性。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遥感就是据此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物体信息并完成识别。
遥感作为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观需要,更有其它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特点:第一,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对大范围地区进行观测,快速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为人们宏观掌握地面事物现状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第二,遥感探测能周期性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现并动态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第三,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数据综合展现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尤其是在监视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军事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全面地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现代遥感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卫星遥感存在时效性不强、缺乏机动灵活性、很难获取云下影像等不足,需要开拓更多遥感平台,与卫星遥感形成互补,使遥感科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前进。进入21世纪,遥感科技显现出了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新特征,并开拓了更多的应用新领域,比如高光谱技术获取的信息分辨率很高,甚至能分辨出观测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由此在医学、刑侦、文物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探索性应用;光谱分析技术还与智能手机融合,诞生了面向普通民众的高光谱应用。目前来看,现代遥感技术已成为人类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多领域空间信息应用的核心技术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的遥感科学技术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正在走向新的遥感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取材于张兵、徐冠华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搭载照相设备等任务载荷、由飞手遥控或利用飞控系统自主控制飞行的无人机平台,在测绘、减灾、应急等遥感应用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种新兴的遥感平台。无人机遥感因其小巧机动、低空飞行、具备超高分辨率、快速高频获取能力、载荷配置多样灵活等特点,被称为遥感家族的“小精灵”。
无人机遥感具备的实时观测能力,是目前卫星遥感观测很难实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遥感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需要在遥感探测仪器上搭载遥感平台后才能进行观测。
B.遥感探测仪器在观测和获取信息时不与目标物相接触。
C.遥感是根据地表目标物的光谱特性来进行成像观测的。
D.遥感技术得以发展在于其自身优势和人们的客观需要。
2.下列事例应用不能在材料一中找到依据的一项是(3分)( )
A.森林火灾中,消防员可依据着火和未着火的树木在电磁波热红外波段辐射出的能量差异来判断火情。
B.科学家利用高光谱扫描仪扫描古画,可以提取古画颜料的信息,推算出当初绘画所用矿物原料的种类。
C.医生借助计算机显示器精细的图像识别与分割,精准标注冠状动脉的狭窄位,提高了医学影像准确度。
D.消费者使用嵌入到智能手机里的光谱仪,能随时随地快速检测果蔬的农药残留,保证了食品质量安全。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人机和卫星都可以作为搭载遥感探测仪器的平台
B.无人机遥感技术应该是在21世纪产生的新型技术。
C.卫星遥感提供的影像分辨率和卫星重访周期成反比。
D.中国的无人机遥感技术也要走向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4.下列材料一的内容表述,不能在材料二无人机遥感的应用上得到印证的一项是(3分)( )
A.遥感技术的发展需要开拓更多遥感平台,与卫星遥感形成互补。
B.现代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开拓出了更多的应用新领域。
C.遥感探测的数据在监视自然灾害、军事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D.遥感探测能从宇宙对大范围地区进行观测,快速获取遥感数据。
5.下面是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列出的提纲,请你填写提纲中的①—⑤处。要求:简要概括。(6分)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概述 概念
② ③ 、采集数据快
特点 周期性、 ④
发展 获取数据综合性
① 遥感新平台,无人机优势尽显
⑤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1】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