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380字。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5题。
  材料一:
  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论中,“意象”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重要概念,是主观情志与外界客观物象相碰撞而契合的产物,其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意”和“象”,最早见于《周易•系辞》“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之言,实质是指可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形象,传达出某种无限的、不可穷尽的内在意义。曹魏时代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还进一步阐明了意、象、言三者的关系。将“意象”引进文学领域并实现其根本性语义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而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则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并引进文学理论,使它具有了美学意义。从此以后,对“意象”的认识及其在文艺美学上的地位就确定了下来。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象的营构是艺术家们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步骤,是“眼中竹”至“胸中竹”的中间环节,即“意象”成为了现实生活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而同样,在艺术欣赏活动之中,“意象”也起着一个读者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桥梁作用,亦是第二个中介。在艺术欣赏活动之中,读者要运用自己的还原能力、再创造能力去复现、补充甚至丰富作品中的“意象”。
  “意象”经历“意”“象”合成的一系列演变过程和语义转换,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学术语终于生成,并得到后世认同,被广泛运用于文学鉴赏、批评之中。“意象”作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哲学、文化概念向文艺理论和美学范畴演变的过程。以“意象”品评文学作品,更能准确地表述作家构思谋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形态与情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快感。
  总之,“意象”是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或者说是显现在具象中的意味,是“意”与“象”的融合。它不是对现实的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一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体,是一种“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意象”如同是组件、基础、构架,不同的“意象”有机结合而组成文学作品,作品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也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而来。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作品沉浸在“意象”的海洋之中,“意象”也成为评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摘编自雷江红《浅析中国传统“意象”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意象”是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经历了一个由哲学、文化概念向文艺理论和美学范畴演变的过程。
  B. 南朝刘勰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并引进文学理论,“意”与“象”融合从根本上实现了语义转换,所以意象才具有了美学意义。
  C. 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D. 有意境的作品不同于一般作品,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个事物或事件的意味,而且有所超越,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对于“意境”之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持的情景交融的观点,与中国传统美学所认为的观点并不一致。
  B.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的审美价值已经超越了有限的楼台亭阁,而进入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C. 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 作者认为,《伏尔加船夫曲》能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对“意象”“意境”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花卉是古诗词营造意境常选的意象。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满地黄花堆积”为读者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秋郊夕照图,营造了萧条冷落、暗淡凄凉氛围,渲染了令人哀愁的意境。
  C.秋蝉生命短暂,寒蝉更成为悲凉的同义词。透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可感知到一种离别的哀婉气氛。
  D.“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句用绿、青、红、白等颜色描摹江、山、花、鸟几种景象,色彩明丽,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意境。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赏析姜夔《扬州慢》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枫木坳①
  沈从文
  到了河坎上眺望对河,虽相隔将近一里路,夭夭眼睛好,却看得出枫木坳上祠堂前边小旗杆下,有几个过路人坐在石条凳上歇憩。几天来枫树叶子被霜熟透了,落去了好些,坳上便见得疏朗朗的。夭夭看不真老水手人在何处,猜详他必然在那里和过路人谈天。她想叫一叫,看老水手是否听得到,因此锐声叫“满满”②。叫了五六声,还得不到回答。夭夭心不悦服,又把喉咙拖长,叫了四五声“满满”,这一来,果然被坳上枫木树下的老水手听到了,踉踉跄跄从小路走下河边来,站在一个乌黑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