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20字。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取缔(dì)     粗拙(zhuō)  迟顿(dùn) 怏怏不乐(yàng)
  B.凛冽(liè)    咀嚼(jué)     犁耙(bà)  酣然入梦(hān)
  C.孱头(càn)  惩罚(chěng)  弄堂(lòng) 鞠躬尽悴(cuì)
  D.拖沓(tà)    告磬(qìng)    炽热(chì)    以身作责(zé)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绚丽的青春,总是让我们心潮澎湃。沐浴着阳光,满怀炽热的激情,带着无限______,牢记师长的谆谆教诲,______地奔向未来。即使今天的我们步履蹒跚,但______有汗水的奠基,梦想的大厦就不会坍塌,热血一定会______力量,明天一定会争奇斗妍。
  A.幻想            不屈不挠        只要        迸溅
  B.憧憬            锲而不舍        只有        迸溅
  C.幻想            不屈不挠        只有        迸发
  D.憧憬            锲而不舍        只要        迸发
  3.对下列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足球比赛结束后,比赛完的队友们都坐上车走了。
  ②我没有上车,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
  ③因为比赛失利,我心里很难受。
  ④不知不觉中站在了家门口,此时,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明白了失败的原因,接受了失败的结果。
  A.第①句“比赛结束”与“比赛完”表意重复,删除“比赛完”。
  B.第②句“默默地走”是偏正短语中,第③句中“比赛失利”是主谓短语。
  C.第③句中“因为”是连词,“很”是形容词。
  D.第④句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是一首抒情诗。
  B.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十多年,特务对他比较放心,常带他去瓷器口买菜,他为越狱计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C.《海底两万里》时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他有代表作是“海洋三部曲”,其中《海底两万里》是第二篇。
  D.《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2)名著阅读。下面是《骆驼祥子》的选段,请结合原著内容回答选文后的问题。(3分)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她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她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地狱中的人”两个人指的是 ① 和 ②  。请联系相关情节,谈谈文段中“她”的死对文段中“他”产生的影响。
  ③                         
  5.古诗文默写。(6分)
  (1)            ,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2)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
  (3)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4)荡胸生曾云,          。《望岳》
  (5)《爱莲说》中象征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炫耀的两个句子:           ,           。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3分)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前出塞(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当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①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②,岂在多杀伤?
  【乙】①列国:各国。②侵陵:侵略。
  6.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甲诗尾联两句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悲天悯人的情怀。
  C.乙诗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指明作战取胜的关键。并用比喻说明凡事其中要害就容易成功的道理。
  D.两首诗都表现诗人的情怀,甲诗融情于景,乙诗在议论中抒情,强调了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
  (二) 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下题。(13分)
  【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