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950字。
重庆市垫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2024年3月18日,重庆在各大媒体广泛征集“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请阅读华龙网《“重庆城市精神”何以凝练不凡气质?》一文片段,完成小题。
独特的景观,能让人记住一座城市;而爱上一座城市,则需要更深层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镌刻在城市DNA中的城市精神。在一代代山城儿女的接续奋斗中,重庆的城市精神悄然生长。
在波澜( )壮阔的历史中汲取。了解一个人的内心,要从成长经历开始;而理解一座城市的精神脉络,同样要从城市的“成长经历”入手。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从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享誉世界的三峡文化,到可歌可qì( )的抗战文化、马革裹尸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一寸寸一步步,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塑造着重庆的品格。重庆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基础上,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红岩精神。因此,淬炼“重庆城市精神”,要把握红岩精神的核心,在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中萃取、提炼出具有广泛认可度和显著辨识度的文化标记。
在烟火弥( )漫的日常处感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广泛而细微的市民日常,就是城市精神最直观的纹理。生动形象的方言,遍布大街小巷的各色美食,爽快热情的人际交往,坚韧( )顽强的奋斗身影,崇尚平等的家庭氛围……对于重庆来说,都是极具标志性的特征。看似不经意的烟火日常,蕴含着重庆人最深刻而普遍的智慧,最能击中巴渝儿女内心的共鸣。因此,淬炼“重庆城市精神”,要从烟火氤氲的当下去感知城市真实的温度。
1. 请为文段中的空缺处写出拼音或汉字。
(1)波澜( )壮阔 (2) 可歌可 qì( )
(3)弥( )漫 (4)坚rèn ( )
2. 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悄然生长 B. 源远流长 C. 马革裹尸 D. 感天动地
3. 请指出文段中划线句子的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1. ①. lán ②. 泣 ③. mí ④. 韧 2. C
3. 删除“但”(此句没有转折的意思)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
(1)波澜不惊(bō lán bù jīng):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2)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3)弥漫(mí màn):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4)坚韧(jiān rèn):坚固有韧性,指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悄然生长:指无声无息地生长、发展。句中形容重庆的城市精神,无声无息地生长、发展,使用正确;
B.源远流长:指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句中形容巴渝文化历史悠久,使用正确;
C.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这个词侧重于形容军人英勇作战、战死沙场的壮烈,用来形容“革命文化”不恰当,使用有误;
D.感天动地: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事情感人,用在“移民文化”上突出其感人程度,使用正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前半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后半句“广泛而细微的市民日常,就是城市精神最直观的纹理”之间并非转折关系,“但”字使用不当。修改意见:删除“但”字。
4. 表述语,即描述性的语言。在表述语征集的统计中,发现“红岩精神”成为“重庆城市精神”最具辨识度的关键词,如:
A.承袭当年渝火气,敢攀红岩立人间。——重庆??薛亦风
B.红岩励魂,巴渝风骨,承古开今,勇立潮头 ——江西??陈慧兰。
请从“开放”“团结”“创新”“勇毅”“奋进”“务实”等关键词中选择一个,写一句“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句式修辞不限。
我选择________,表述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示例:开放:开放包容,乐观坚韧。 ②. 勇毅|创新:勇毅担当,豪迈谦恭,开拓创新。
奋进:忠诚守信,奋进创新,开放包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表述语。作答此题,首先要确定要选择的关键词;然后思考能体现该词这一精神与重庆特点相结合的元素,如重庆的地理环境、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