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580字。
山东省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顺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
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 350余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迈入21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
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 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取材于《光明日报》2021年1月27日)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以视听化的手段将百年前历史痕迹重新搬入荧屏,让我们走进一百年前那群年轻人的世界,尝试 脱理盆解军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与情怀;《村庄故事》记录了脱贫路上村庄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2020春天纪事》写出了生命个体在疫情下的坚韧性……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也更为丰富,一部《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有19部,2019年则有26部,作为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不论是全年累计生产纪录片350余部还是纪录片互联网上线达259部,都显示了2020年纪录片的昂扬姿态。
B.《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了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做到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情趣地传播文化。
C.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化、丰富化,比如《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
D.主旋律纪录片是指那些讲述红色经典故事、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革命题材、有着深远意义的纪录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纪录片在作为新闻宣传主阵地的网络空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迈人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B.中医、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受到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关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
C.如果要给海外观众拍摄一部能体现中国神秘瑰丽特点的文史纪录片,那故宫肯定是不可忽视的。
D.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相册,代表着中国的声音,纪录片人理应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3.材料三指出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策略方法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纪录片《熊猫淘淘》将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淘淘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B.纪录片《我们的男孩》围绕一场跨国医疗救助事件展开寻访,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娓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谊。
C.中国自主拍摄的纪录片《第三极》,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釆购,在其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网络上滚 动播出。
D.为了更 好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精心打造的系列纪录片《光阴的故事》,着力塑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共同记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论证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 面关于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相关报道,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6分)
《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央广总台亲自策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的百集纪录片。中意两国知名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融,用中国眼光和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纪录片别具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切联结。 该片首次以4K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徽视频为载体,实现微纪录、轻表达,适合多渠道、多平台传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扬州慢
巽 静
①扬州竟然还存着野趣,这是我去扬州前没有预想到的。从御码头下湖,水道若扬州的瘦巷,由船而视,柳桃夹岸,顺水蜿蜒,“瘦巷”豁然开朗,水中点缀小汀洲,有人凝然垂钓,望去仿佛迷蒙之境,人工种植的芭蕉、杨柳和野生的草卉夹杂,驳岸不见水泥生制,软泥依水,蓬勃一片青绿的野草,是西湖太湖不曾见过的情景。其实,岸上即是车流人行的城市,河上的桥也就是通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