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650字。

  福建省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弥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儒商”,又名“儒贾”“贾儒”,其释义一般理解为具有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底蕴,关爱亲友、孤弱,热心乡里和社会公益之事,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工商业者。
  儒家商业经营伦理在价值层面主要包含“诚信”“责任”“求实”“明理”“勤奋”等单元。有学者认为,“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是确立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参引儒家的价值观念,建构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仁政管理原则”“诚信待人原则”“和气生财原则”“勤俭戒侈原则”,并以此塑造儒家化的商人人格形象。另有观点认为,“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主要可从“富而好礼,贵而不骄”的自身修养、“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致富原则、“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经商之道以及“博施于民,济众扶危”的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因此,“儒商精神”在价值属性上往往带有正向的社会意义,而其内容在时代变化中虽呈现出不同侧重,但始终围绕“礼让互尊”“诚实信用”“重义守德”的精神基底,并最终达至“圣者尽伦”的人生目标。
  “义利之辩”是人类哲学史上的重要论题,诸如“贵义贱利论”“义利并重论”“以义生利论”。无论何种思考,其背后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实质上都归结为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善恶的标准。儒家强调“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义”在儒学中被视为一般的道德性原则。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往往将“义”放置于优先位置,或并与“利”处于同等位阶。而西方经济学理论同样对经济伦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科性讨论,如李斯特认为,生产力的更大组成相当一部分在于个人的智力和社会条件,而道德自身所具备的经济价值预期有效影响生产的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也强调资本的道德性与精神生产力在内涵上高度耦合,道德、科学、法等要素理应归于生产的特殊形式,并受配于生产的一般规律。近代以来,西方经济伦理在工具理性基础上尽可能论证“道德资本”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实际上这种思维符合儒家讲求“以义生利”的经营理念。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朱子语类》有云:“义以生利,因义成利。”由此可见,“以义生利”的义利观念深深融贯于传统儒学思想体系,并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影响下呈现为企业伦理的道德逻辑和价值趋势。
  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讲求的“义”主要指向反映为商业伦理视域下的经济理性,旨在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企业义务,持续性优化企业文化与形象,最终达到经济资源上的最佳配置;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为商人群体的主体觉悟意识,借由企业道德行为规范、合规制度等形式确保企业经营的正当性、合法性。事实上,新时代“儒商精神”即中国传统商业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相结合的精神产物,儒商“以义制利”“义以生利”的重义原则与商品经济的重利法则在相互改造的基础上应用整合,用以规范和引导商人群体正确对待“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促进商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摘编自陈寿灿《解析新时代“儒商精神”价值内涵》)
  材料二: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先生辞世后,全网掀起了纪念高潮。宗老是中国优秀商业文化的捍卫者、践行者,犹如防线上的悍将,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大多数哀悼者并没有见过宗老,更不用说有什么现实的交情了。人们缅怀宗庆后,是对他长期以来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商”往往是具有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底蕴、热心社会公益、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的工商业者。
  B.“儒商精神”始终围绕“礼让互尊”“诚实信用”“重义守德”的精神基底,在价值属性上往往带有正向的社会意义。
  C.“义”在儒学中被视为一般的道德性原则,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将“义”放置于“利”之上,使之处于优先位置。
  D.西方经济伦理在工具理性基础上尽可能论证“道德资本”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这种思维与儒家“以义生利”的经营理念相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学者认为,确立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参引儒家的价值观念,建构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就是所谓的“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
  B.“义利之辩”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往往都归结为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善恶的标准。
  C.时下许多商业乱象与商业“务本”精神背道而驰,而宗庆后却秉承了商业“务本”精神,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体现了真正的儒商本色。
  D.“信”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中的五常之一,人们对时下商业精神产生隐忧,说明“信”字仍然占据传统商业的道德制高点。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中提出的“义以生利,因义成利”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改变资金募集方向,开拓市场份额。
  B.企业出现形象危机时,果断进行危机公关,重塑企业形象。
  C.宗庆后一生拥有节俭的美德,时常在废纸的后面书写通知、指示等。
  D.诚信务本,保持企业好形象,赢得大批客户,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
  4.新儒商代表宗庆后的理念和行为,体现了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讲求的“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在商品经济时代,如何才能使企业基业长青?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施耐庵
  不觉红日西沉,安排的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