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620字。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1~4题  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6分)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______(千军万马千岩万壑),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shà shí)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节选自梁衡《壶口瀑布》)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shà shí)______ ②漩涡______
  (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用楷书或行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寒噤”一词意为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下列各句中与选段结尾的“寒噤”具体含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清冷的晨风把树叶上的露珠扫落下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B.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
  C.他一边穿上衬衫、工装裤和鞋子,一边打着寒噤。
  D.他讲的这个恐怖故事,把我吓得打了个寒噤。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古人喜欢通过诗文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庄子在《北冥有鱼》中通过对大鹏的描绘“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①______”,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通过对卖炭翁“②______,③______”矛盾心理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④______,端居耻圣明”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出仕、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情;“⑤______,⑥______”《虽有佳肴》中的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教与学”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提升自己。
  3.下面是某同学在班会上的讲话稿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3分)
  ①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使汽车尾气排放量越来越大。②想要建设绿色家园,必须践行低碳生活方式。③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做节能减排的宣传者,做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者,把节能减排变成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第______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5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请你参加“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引用名句。学校准备举行“以和为贵”主题演讲比赛,下列名句中不适合被引用写进演讲稿的一项是(    )(2分)
  A.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礼之用,和为贵。
  (2)巧妙劝说。数学课上,小明的答题思路简洁明了,小强的答题思路虽烦琐但也正确。课下,小明因此嘲笑小强不如自己。两人因这道题的答题方法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假设你是他们的同学,请从“以和为贵”的角度劝说两人正确对待这件事。(3分)
  第二部分  阅读(5~19题  40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5~6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