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1650字。
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4.7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书法学习中,“天然”更多地体现为书家的禀性与天资,“功夫”更多地体现为书家对古法和书体的学习,“天然”与“功夫”在书家习书时同样重要。
一个书家的天资往往能引领一个时期的艺术风尚。金农作为清代前碑派书家的典型代表,他在书法上的天资表现为有敏锐的艺术洞察力,敢于叛逆当时帖学的笼罩,形成自己标新立异、面目繁多的书法风格。金农的这种天资还表现在他在书法上的广收博取。他开掘古代书法中的倒薤笔法,吸取飞白用笔中的扫刷,并且能大胆地卧笔作书,留心于刻工的木板字体,并将整洁、光滑、装饰化的用笔特征引用到书法创作上来。金农以开阔的视野从古代传统中开拓出的全新的笔法,展现出前无古人的全新面目。当然这种有天资的书家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书家都循规蹈矩,甚至泥古不化,书法面貌中往往没有自我的体现。这样的书家也能对书法的技法掌握精熟,得到时人的称赞,但是终究在书法史上被逐渐隐没。
一个书家的天资可以赋予书法新的审美趣味与自我面貌,但是学习的用功是个人的天资所不能替代的。书法因用功而有规矩的体格。习书过程中书家的功夫在审美上表现为对古人经典审美的不断追求,即学古用功:在形式上表现为对基本的用笔操作娴熟有致,即法度森严。书家的自我面貌的形成是离不开功夫的,而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才能用笔精熟,将章草的发展由质朴推向精美,使书法成为更加纯粹的艺术,人称“草圣”;由陈入隋的书家智永,相传闭居阁楼数十年而不下,潜心书法。有“退笔冢”“铁门限”的故事,因此苏轼评其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致,反造疏淡。”总之,书家的功夫是书风成熟必不可少的因素。
“天然”与“功夫”的统一是书家形成自我风貌的关键。书法中的“天然”是书家情性的自然流露,是书家独有的禀赋。这种“天然”表现在书法上即书风的革新与创变,它体现了一个书家的创造力和自我意识。另一方面,所谓的“功夫”是书家对书法基本法则的把握。“功夫”是由书法的传统决定的,也是书法基本体格的表现。倘若一味地追求“天然”而漠视“功夫”,书法则会信笔为体,流于野俗。反之,只是盲目地临仿古人,忽视“天资”,不求创变,书法则会泥古不化,失去自我。董其昌曾言“字须熟后生”。这里的“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古的过程,即“功夫”;这里的“生”则是书家的自我体现,也是由书家的“天然”决定的,是“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总之,没有“功夫”则书法缺乏体格,失去“天然”则书法缺少灵动,“熟后求生”即是天然与功夫辩证统一的最好注解。
“天然”与“功夫”在书法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相辅相成,这两方面应该构成我们当下的学书态度,即“功夫”与“天然”并举,资学兼重,斯为至理!
(取材于刘永军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当代书法创作虽形式丰富多样,但内涵苍白无力。书法家们只追求所谓视觉上的冲击力,但没有思想上的感染力和精神上的穿透力。这就是书法创作缺钙的病灶,也是当下书法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书法艺术的钙质源于思想的充盈和精神的指向。《兰亭序》既是书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代书家金农的天资在书法艺术上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和广收博取,引领了一个时期的艺术风尚。
B. 大多数书家都有一定的书法天资,但因其循规蹈矩,泥古不化,书法面貌中往往没有自我的体现。
C. 在习书的过程中,书家的功夫在审美上的表现称为“学古用功”,在形式上的表现称为“法度森严"”。
D. 书法学习中有“天然”才会体现自我不失个性,有“功夫”才会用笔操作娴熟,有合乎规矩的体格。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书法学习中“天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书家独有的天赋和情性流露
B. 是书家在书风上的革新与创变
C. 是书家的创造力以及自我意识
D. 是书家对书法基本法则的把握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书法作品虽然众多、但缺乏杰作。其重要原因是缺乏思想上的感染力和精神上的穿透力。
B. 《兰亭序》和《祭侄稿》成为书法名作,不在于书法本身,而在于其蕴涵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C. 一些书家的作品形式丰富多彩,故而很难深入人心,因此其作品与观赏者很难产生美的共鸣。
D. 书家虽然技法娴熟,但是缺乏文化修为,不能创作文学作品,难有思想的突破和境界的提升。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伯英“临池学书”,智永“闭居阁楼”的事例,说明书家的功夫是书风成熟必不可少的因素。
B. 书家保持“功夫”与“天然”并举的态度,就能在立足书法传统的基础上革新与创变一代书风。
C. 历史上那些最好的书法作品都是经典华章,源于这些书法的艺术思想充盈和具有精神指向。
D. 一件书法作品可以通过刻意的技法训练写就,但其创作主体的思想高度是短期难以抵达的。
5. 某中学书法兴趣班拟开设课程中有《隶书临摹》《楷书临摹》《行书临摹》《古汉语》《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格律及楹联基础》等,请结合以上的两则材料分析设置这些课程的意义。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坚白同异①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横亦有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