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1610字。
海淀区2024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调研
语文
2024.07
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桥,水梁也,从木,乔声。”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梁之字用木跨水也,即今之桥也。”可见最早的桥梁应该是木梁桥,很可能是树木倒下而自然形成的。《竹书纪年》中有“架鼋鼍以为梁”的记载,在浅滩溪涧中露出水面的石蹬、大石头,远望就像鼋鼍脊背,说明这里记载的应是堤梁石桥,是梁桥的雏形。《诗经•大雅》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吟诵的是浮桥。秦国蜀守李冰在郫江与检江上建造了一座“笮桥”,“竹索”在古代写作“筰”,也通“笮”,这座桥可能就是用竹子建造的索桥。1957年在河南省新野县出土的东汉时期画像砖中刻有拱桥图形,至此,桥梁的主要类型都已出现。
隋唐是我们古代桥梁的全盛时期。竣工于炀帝时期的敞肩桥跨桥式坦拱石桥赵州桥,是高度科学性与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古代桥梁典范。
洨水两岸地势平坦,土层松软。在这里建赵州桥,如何降低桥梁纵向坡度,减轻桥梁自重就显得尤其重要。李春等匠师选用了圆弧形的坦孔桥,使拱矢高度与拱跨度比小于1/5(小于1/4为坦孔桥)。又在大拱肩上挖了四个小拱,这样不仅利于泄洪、增添美感,而且减轻桥身净重15.3%。拱脚比拱顶受到的力更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匠师们便从纵向、横向同时加大拱脚的受力面积。纵向,在拱背两侧平铺护拱石,厚度从拱脚向拱顶逐渐减薄。横向,把拱圈做成拱顶窄于拱脚的形式。这样大胆的创造、奇巧的桥型,唐朝张贞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绝妙的桥型构思须有完美的施工技术来实现。赵州桥采用纵向并列砌图法,把拱圈“化整为零”,纵分为二十八圈,每圈四十三块拱石,逐一砌筑合拢。这种砌图法能分段分块进行,可有效解决由于造桥经费巨大导致工期过长的问题。同时,只需搭宽度为0.5-1.0米的支架便能施工,一圈合拢就能单独受力,不必搭设庞大的拱式支架,解决了桥梁施工时通航和泄洪的问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各圈之间横向联系差,匠师们便用多种方法让各道拱圈“合零为整”。除通过拱顶窄于拱脚,护拱石与主拱石、拱石各面斜纹摩擦等方法外,还在各圈拱石中间安放腰铁,在拱背上安放铁拉杆,在两侧护拱石间放置钩石。这些精心处理,有效地防止了拱圈的横向外倾,使拱圈屹立千余年而没有倒塌,被后人赞为“自古神丁役此工”。
(取材于茅以升、李晓杰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现代桥梁形成了四种基本桥型: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其中拱桥的受力最为合理,桥面承受的垂直力自动转化为拱圈轴向压力,桥的承载能力强,刚度大,耐久性好。古代拱桥多采用天然石材建成,近现代,随着优质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拱桥建设在快速发展。
中国古代对世界拱桥的建造贡献巨大,隋朝建成的赵州桥被誉为“世界土木工程里程碑”。1968年,中国工程师郑皆连提出了斜拉扣挂悬拼松索合龙工法,即把下方支架支撑转变为上方悬吊,解决了建拱桥不搭支架的难题。1977年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远望就像鼋鼍脊背 脊:jǐ
B.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为:wéi
C.钢管混凝土拱桥 混:hùn
D.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 劲:jìn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根据古人对“桥”“梁”二字的解说,可推知最早的桥梁可能是木梁桥。
B.梁桥、浮桥、索桥等各种桥型,都是在堤梁石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C.赵州桥采用圆弧形坦孔桥形式是为了利于泄洪、增添美感、减轻桥重。
D.“化整为零”“合零为整”,都准确说明了纵向并列砌圈法的施工优势。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国拱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和其它桥型相比,拱桥结构受力更合理,故而承载能力强,刚度大,耐久性好。
B.拱桥无支架施工技术难题的解决,使中国拱桥建设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
C.钢管混凝土拱桥在中国得以大放异彩的根源是造价低、工期短,具有经济优势。
D.新技术的使用使我国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跨度增加,安全性和经济性均有提高。
4.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现代基本桥型在秦汉时多已出现,其中拱桥随优质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而快速发展。
B.从建赵州桥起人们就尝试在施工时减少支架搭建,直到1968年才实现了无支架施工。
C.“拱圈分环、环内多工作面浇注混凝土工法”和赵州桥“纵向并列砌圈法”一脉相承。
D.平南三桥的建造遇到了地基松软问题,工程师依据赵州桥的建造经验解决了此问题。
5.下面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你认为哪个更恰当?请分条说明理由。(4分)
①中国拱桥的当代发展 ②中国拱桥——享誉世界的“金字招牌”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共10分)
游信州玉山①小岩记
曾巩
去县治所东南二十五里,有山秀特卓诡,介然出于群峰之表。下有浮图,幽邃冲静,栋宇朴约,无彩饰刻镂,而与俗绝远。游其间,真若排阊阖②,登阆风③,追伯侨、羡门④而与之驰骋,翩翩然有超忽荒、蹑烟外之意。景佑二年,家尊受诏为是邑宰,仆侍偕来。至未周岁,居甚无事,思有以远览为尘外之乐者,得是小岩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