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7800字。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文学批评和研究当中,细节不仅指静态的“描写”,也包含动态的“叙述”,甚至是一个语词、一个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特别是在小说中,细节在塑造人物、制造悬念、推进叙事、呼应结构、深化主题、烘托氛围、介绍背景,以及引发读者思考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节可以揭示出小说的秘密。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如何在时间之流中呈现一定密度和频次的细节,是小说艺术成败的关键要素。在这里,所谓密度是指一个细节单元的体量,频次主要是指相同或相似细节出现的频率。
《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就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般而言,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但这并不等于无原则堆砌和罗列细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从其倡导的“总体性”出发,认为细节应该是情节之中的细节,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书写命运而存在,否则就是“细节肥大症”。
所谓“肥大”不仅是细节的“量”的问题,还指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但如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再多的细节也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不少古典小说中人物外貌及景色描写,是从古诗词里拿来的意象,虽繁复,但意义不大,不仅无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反而因这种“堆砌”和“停顿”而影响了叙事的进程。当然,古典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也不乏成功的例证。《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究其原因,还是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金圣叹曾经指出,同样是写水浒人物之粗鲁,鲁达是性急,史进是少年任气,李逵是蛮,武松是豪杰不受羁。这一评价真可谓“粗”中有“细”。
按照卢卡奇的理论,小说中的细节应服务于情节,情节服务于故事,故事服务于主题,并以此实现对纷繁世界的理解和把握。如何平衡时间之流中细节的“停滞”与叙事进程之间的关系问题?林白的长篇小说《妇女闲聊录》,以“口述”“闲聊”的方式呈现了王榨村的“人与事”“风俗与事物”,几乎完全是原生态的细节呈现。随意的“闲聊”,不仅让每一个普通个体“平等”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小说中“人物”“情节”与“故事”等概念,这都在悄悄地改变着小说的精神与形式。
也有一些作家采用了“暗渡陈仓”的方式,通过巨量的细节消解了时间性和因果律,叙事时间和小说情节被延宕甚至搁置。贾平凹的《秦腔》《古炉》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作者通过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细节书写颠覆了“细节—情节”叙事模式。再看看国外作品,卡夫卡的《变形记》用大量细节精细地描述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的各种变化和感受。细节不为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节具有制造悬念、推进叙事、深化主题以及引发读者思考等诸方面的作用,甚至有时关乎小说艺术的成败。
B. 《水浒传》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文学成就,是因为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将其中的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有血有肉。
C. 细节本身具有自足性的特点,可以消解小说叙事的时间性和因果律,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
D. 《苦脑》和《祝福》中的反复可以揭示小说主题而《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作品中的“重复”更多是为增强故事性。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试图通过细节写活人物,就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否则,再多的细节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B. 要平凹的《秦腔》《古炉》和卡夫卡的《变形记》具有相似性,都采用巨量的细节描写,改变了“细节—情节”叙事模式。
C. 小说创作中利用好细节的“重复”与“频次”可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但要遵循短篇低频次、长篇高频次的规律。
D. 从认识论角度看,人们认识世界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加强,故也渴望高密度、高频次的细节,就好比人们追求摄像机的有关功能。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卢卡奇“细节应服务于情节”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中多次写到军大衣,尤其是奥楚蔑洛夫“脱大衣”“穿大衣”两处细节描写对比鲜明,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B. 《荷花淀》中,当水生把参加大部队的消息告诉自己的妻子时,小说通过“震动”“吮”这两个动作细节来反映水生嫂的内心活动。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开头细致描述陆虞候等人的言谈举止,该细节的设置引出了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D. 《阿Q正传》中阿Q行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告诉读者阿Q临死前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4. 本文是如何做到论证有力的?请简要分析。
5. 校文学社即将举办主题为“细节说”的文学创作理论分享会,你将从本篇文章中提炼出三个要点作为分享内容。请写出你提炼的要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将其中的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有血有肉”错误,曲解文意。依据第二段“《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就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可知,原文是“抓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不是“将其中的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有血有肉”。
C.“细节……可以消解小说叙事的时间性和因果律”错误,偷换概念。依据第六段“通过巨量的细节消解了时间性和因果律”可知,“消解小说叙事的时间性和因果律”应是“巨量的细节”,而不是“细节”。
D.“而《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作品中的‘重复’更多是为增强故事性”错误,曲解文意。依据第十一段“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刘玄德‘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楼梦》中的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等。这种高频次细节描写除了增强故事性之外,更多是为塑造人物性格、凸显故事象征意义而设置的”可知,不是只为“增强故事性”,而是“更多是为塑造人物性格、凸显故事象征意义而设置的”。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乡下的阿基米德
汪曾祺
阿基米德,古希腊学者。生于叙拉古。曾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确定许多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多种机械和建筑物。罗马进犯叙拉古时,他应用机械技术来帮助防御,城破时被害。
——《辞海》
此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长脸,很长。鼻子下面的人中也特别的长。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脾气好。多会儿也没见他和人红过脸嚷嚷过。不论是开会,还是私底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