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6830字。

  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黛玉之所以致死,并不是像高鹗所写的那样。致黛玉死的主凶,是元春、贾政、王夫人、赵姨娘,却不是凤姐、贾母。其间曲折经过,种种关系,还能从前八十回的线路和暗示推知一个梗概。
  元春本来就不喜欢黛玉。这在她赏赐东西时对钗、黛有厚薄分别,大家早已看出。其实曹雪芹对此先有暗示:在“省亲”回中,由于元春的关系,两次都把“绿玉”字样废除不得使用,一是“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一是“绿玉春犹卷”改成“绿蜡春犹卷”。但仅仅因此,感情喜恶,还不能决定婚姻大事,因为“师出无名”,要想毁黛玉,必须有“名正言顺”的罪名。这个,元春尚无法自定,必另有提供“罪状”之人。为了宝玉的婚事而可以入宫正式向元春提供重大意见的人,只有贾政、王夫人。
  贾政自己也并不能定出毁玉的罪名,因为他不真正了解:“真正了解”的,还是一位女眷,而且是能向贾政耳边枕畔灌注谗言的人,这就是赵姨娘。赵姨娘处心积虑要害宝玉,这大家早都明白,不用赘述。她害宝玉的手法,就是不时向贾政耳边进谏讲坏话。坏话的主题并不只是“不读书”“爱顽”的条款,而是另有大题目:即说宝、黛二人有“不才之事”——这是最能触怒封建家长、使贾政深恶宝玉的关键问题。宝、黛二人的形迹亲密,并不避人,可说是公开的事实,贾母、凤姐的话,早都明白表示承认默许。
  至于凤姐。她虽然罪恶深重,但在这方面的重要关节上,她是和宝玉一面的,而绝非敌对。她在宝、黛之间,是个出力人物,从黛玉一入府,直到后来言谈行动,排难解纷,都是维护宝、黛的,前八十回所写,斑斑可见。而高鹗却把凤姐当作替罪羊。而对于贾母来说,她对宝、黛二人的婚事,不但她自己早已拿定,而且阖府上下尽人皆知,可说是“公开的秘密”一般。在宝玉婚事上主要写的是贾母和王夫人的暗斗。贾母想定下自己的外孙女,但又不愿由自己提出,而希望王夫人首先提出,自己一点头就非常好了。王夫人想定了自己的外甥女,但知道老太太想定黛玉,如果由老太太提出黛玉,自己当然要听从。既然老太太不提,也就不甘心由自己提出去符合老太太。于是双方有机会就制造符合自己目的之舆论。这是非常深刻的封建家庭主妇们的思想状态和暗斗的方式。
  可以看出,高鹗的续书,对这一系列的大关键大节目,整个篡改了原作者的意思。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的续书,以“不背于原书伏线”为论析的标准。我们对待高鹗的续书,用什么标准去衡量?没有别的,只能依照鲁迅先生给我们指出的,以原书伏线为定,亦即要看续书者的思想是否与原作者一致。
  (摘编自周汝昌《林黛玉之致死》)
  材料二: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反讽意味的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自己对封建时期权贵们的讽刺手法。这种手法独具匠心,被称为“似褒实贬”,它有效地将小说的叙事内容与叙事基调相对立,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春本不喜欢黛玉,她赏赐东西给薛宝钗和林黛玉有厚薄之别,但她自己无法给林黛玉定“名正言顺”的罪名。
  B. 贾政虽然是可以为贾宝玉的婚事入宫正式向元春提供重大意见的人,但他作为舅舅,不情愿给林黛玉定出罪名。
  C. 赵姨娘处心积虑要害贾宝玉,不时向贾政耳边进谗,她不讲贾宝玉不读书,而讲宝、黛二人有“不才之事”
  D. 凤姐为宝、黛出力,她从黛玉一入府,直到后来都是维护宝、黛的,凤姐因此被封建家长视为罪恶深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对于贾母来说,她对宝、黛二人的婚事表示承认默许,不但自己早已拿定主意,而且阖府上下尽人皆知,可说是“公开的秘密”一般。
  B. 高鹗的《红楼梦》续书,在一系列大关键大节目上,整个篡改了曹雪芹原来的意思,如他认为贾母是杀害林黛玉的主凶之一。
  C. 要展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只有通过“似褒实贬”的手法,有效地把小说的叙事内容与叙事基调相对立,才能实现。
  D. 不同作家在描绘同一事物时,会因为各自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为角色赋予独特的语言表达,形成自己的风格,《红楼梦》也是如此。
  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贾母是支持贾宝玉、林黛玉的婚姻的,所以王熙凤敢跟黛玉开“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这样的玩笑。
  B. 虽然在语言艺术、结构艺术等方面,高鹗所续的《红楼梦》明显逊色于曹雪芹,不过在情节的处理上,也有其独到的一面。
  C. 王熙凤出于家族利益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牺牲林黛玉。她清楚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但依然促成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
  D. 林黛玉见宝玉脸上有一点“血渍”,便说:“……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这“别人”就是明确指赵姨娘。
  4.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元春的关系,“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绿玉春犹卷”改成了“绿蜡春犹卷”,这表明元春想影响贾宝玉的婚姻大事。
  B. 贾母和王夫人在贾宝玉的婚姻一事上暗斗,贾母希望王夫人提出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但王夫人知道贾母的心思,故意不提。
  C. 《红楼梦》中的一些句子看似平淡、通俗,但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红楼梦》是一部描绘我国封建社会衰颓历史的经典之作。
  D. 《红楼梦》被称为“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个评价与其语言表达有关,《红楼梦》语言表达丰富多彩,表现力很强。
  5. 请结合材料二中有关《红楼梦》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的观点,分析下列语句中所展现的林黛玉的个性特点。
  (1)(香菱想向林黛玉学作诗)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2)(薛姨妈托周瑞家的顺便把宫花带回贾府送给其他姐妹)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眼,便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选自《红楼梦》第七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正确。结合材料一,“元春本来就不喜欢黛玉。这在她赏赐东西时对钗、黛有厚薄分别”“但仅仅因此,感情喜恶,还不能决定婚姻大事,因为‘师出无名’,要想毁黛玉,必须有‘名正言顺’的罪名。”可知材料一中明确提到元春不能自定毁黛玉的罪名。
  B.“但他作为舅舅,不情愿给林黛玉定出罪名”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贾政作为舅舅不情愿给林黛玉定罪名,此选项于文无据。
  C.“她不讲贾宝玉不读书”错误。结合材料一“坏话的主题并不只是‘不读书’‘爱顽’的条款”,强调的是“不只是”,而不是“不讲”贾宝玉不读书。选项曲解文意。
  D.“凤姐因此被封建家长视为罪恶深重”错误。材料一仅提到“她虽然罪恶深重”,并没有说她有罪的原因是因为极力促成宝、黛二人。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南梁王
  贺虎林
  我爷爷人称“南梁王”,但不是土匪,也非恶霸,而是一名牲口牙行,官话叫掮客。一个买卖牲口的人,怎能称王呢?三层缘由:一是我家姓王,二是他的眼忒“毒”,三是做事有行止。全南梁一带,说起王金玉,十人九个竖大拇指。
  我爷的眼力有多“毒”?这么说吧,一头牛、一匹骡马,几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