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50字。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12分)
1.(6分)在2024年“探源中华文明,传承中国文化”活动月中,某学校组织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开展“走进博物馆”研学活动,同学们整理了河北博物院发展概况资料。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953年4月,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河北省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保定古莲花池院内,正式拉开了河北博物馆发展的帷幕。1982年搬迁至石家庄。此后,经过多次改、扩建,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正式对外开放。
扩建后的河博总建筑面积达53128平方米,展览面积22000余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扩建的新馆,北区为原有老馆,也是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两馆共同的轴线上,一个高大的玻璃大厅连接彼此。俯瞰两区建筑,和谐统一,巍峨壮丽,成为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
参观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地区的最佳方式。近年来,河北博物院从我省文物特点出发,撷取一颗颗明珠,串起河北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常设陈列:《石器时代的河北》《战国雄风——古中山国》等。通过5000余件(套)精美的文物和现代化展示手段,和每年举办的当代文化艺术、社会热点透视、国内外文物交流及其它各类临时展览,①记录了河北200万年来连绵延续的人类发展史,②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世事沧桑,云卷云舒,站在河博高大宏伟的建筑前,人们会被一种强大的气场所包围。仿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式建筑向两边延伸而去,正门入口处巨大错金银双翼神兽四肢弓曲,利爪怒张,神秘而充满力量。复行数步,穿过悠闲的鸽群,气势恢弘的建筑,将中山路上的喧嚣拒之“门外”,身心沉浸于宽敞安静的展馆中。
西汉长信宫灯、刘胜金缕玉衣、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甲】一件件文物历经岁月的洗礼,辗转来到我们面前,散发着夺目而迷人的芬芳。回望历史,思索未来,身在其间,总会让人觉得莫名的笃定和心安,那是从岁月深处流淌而来的亲近感,亦是深厚历史底蕴赋与我们的文化自信。
(1)关于文段中加点词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帷幕”应写为“惟幕”。
B.“俯瞰”的“瞰”应读为“kàn”。
C.“喧嚣”的“嚣”应读为“xiāo”。
D.“赋与”应写为“赋予”。
(2)在【甲】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破折号
B.句号
C.冒号
D.省略号
(3)在文段中①②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仅 ②而且
B.①既然 ②而且
C.①不仅 ②但是
D.①既然 ②但是
2.(6分)阅读回答问题。
中国文化崇尚“和”,“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生活中的分歧和摩擦在所难免。面对矛盾,与其 ① ,不如真心诚意地给对方一个善意的微笑!“和”,是针是线,轻柔地缝补着我们生活中的裂痕;“和”, ② 。
但“和”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退让和无原则的附和。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和”是彼此体谅,互相尊重;而“不同”是保持自我人格的独立。
(1)填入横线①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袖手旁观
B.漫不经心
C.怒不可遏
D.目空一切
(2)赏析画横线句子,并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②处进行仿写,要求:句式一致,修辞恰当,符合语境。(4分)
第二部分(48分)
3.(6分)“和”的思想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小明同学在本册教材中搜集了体现“和”不同内涵的古诗文,请你一起完成梳理。
和”的内涵 古诗文 出处
天人共生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① ,② 。 《小石潭记》
琴瑟和谐 ③ ,琴瑟友之。 《关雎》
④ 黄发垂髫,⑤ 。 《桃花源记》
大道和合 选贤与能,⑥ 。 《大道之行也》
4.(6分)阅读《石壕吏》,完成问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