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10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暑假测试
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生宝买稻种
柳青
春雨刷刷地下着。透过外面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和市镇,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从渭河下游坐了几百里火车,来到这里买稻种的梁生宝,站在这异乡的陌生车站小街上,他的心这时却回到渭河下游终南山下的稻地里去了。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一种急稻子,一年可以稻麦两熟。现在他的互助组[注]已经决定:今年秋后不种青稞!那算什么粮食!
“生宝!”任老四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说句心里话,我和你四婶念你一辈子好!怎说呢?娃们有馍吃了嘛!青稞,娃们吃了肚里难受,愣闹哄哩……”
“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用铅笔敲着桌子说的话。这位区委书记敲着桌子,是吸引人们注意他的话,他的眼睛却深情地盯住生宝。生宝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
梁生宝是个朴实庄稼人。1952年他被接收入党后,更雄心勃勃地肩负起改造世界的重任。他在脑子里时刻警惕自己:办不好事情,会失党的威信哩。
踏着土街上的泥泞,生宝跑到了车站票房。1953年间,渭河平原的陇海沿线,小站还没电灯哩。夜间,火车一过,车站和旁的地方一样,陷落在黑暗中去了。没有火车的时候,这公共场所反而是个寂寞僻陋的去处。生宝划着一根洋火,观察了票房的全部情况。他划第二根洋火,选定他睡觉的地方。划了第三根洋火,他才把麻袋在砖地上铺开来了。
他头枕着过行李的磅秤底盘,和衣睡下了,底盘上衬着麻袋和他的包头巾。他想:在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
不管他在火车上也好,下了火车也好,不管他离开家乡多远,下堡村对岸稻地里那几户人家,在精神上离他总是最近的。他想到他妈,这时准定挂着他在这风雨之夜住在什么地方。他想到继父,不知道老汉因他这回出门生气没有。他想到妹子秀兰,准定又在进行宣传,要老人相信他走对了路。他想到他互助组的基本群众——有万、欢喜、任老四。
早晨天一亮,一个包头巾、挟行李的野小伙子,出现在渭河上游的黄土高岸上了。
生宝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渭河上游的河床很狭窄,竟比平原低几十丈;而下游的河床,只比平原低几尺,很宽,两岸有沙滩,河水年年任性地改道。这是什么道理呢?啊啊!原来上游地势高,水急,所以河床淘得深;下游地势平,水缓,所以淤起来很宽的沙滩。
“高。是高。这里地势是高。”他自言自语说,“同是阴历二月中间天气,我觉着这里比汤河上冷。”站在这里时间长了,他感觉出这个差别来了。
噢噢!对着哩!怪不道这里有急稻子。这里准定是春季暖得迟,秋季冷得早,所以稻子的生长期短。
咦咦!这里的土色怎么和汤河上的土色不同哩?汤河上的土色发黑,是黑胶土,这里好像土色浅啊!他弯腰抓起一把被雨水湿透了的黄土,使劲一捏,又一放。果然!没汤河上的土性黏。他丢掉土,在麻袋上擦着泥手,心里想:“啊呀!这里适宜的稻种,到汤河上爱长不爱长哩?种庄稼,土性有很大的关系;这倒是个事哩!跑这远的,弄回去的稻种使不成,可就糟哩。”
这样一想,倒添了心思。他急于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看看稻种,问清楚这种稻种的特性。
春雨又下起来了,淅淅沥沥地……
他决定赤脚。他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抱着用麻袋裹着的行李卷儿,向白茫茫的太白山下出发了。广阔无边的平原上,只有这一个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电灯的车站”“土街上的泥泞”“陷落在黑暗中”等描述表现了当时贫苦的生活状态。
B.异乡陌生的车站和雨夜僻陋的票房让临睡前的梁生宝产生了孤独感,他不由地想到了家乡的亲友。
C.“念你一辈子好”和“希望和信赖的眼光”反映了群众、干部急于摆脱生活困境的心理。
D.“妹子秀兰,准定又在进行宣传”说明梁生宝在带领群众进行合作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阻力。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部分以主人公的视角展现环境,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写出了陕北大地苍茫辽远的特点。
B.小说语言具有地域特点,如“娃们有馍吃了嘛”“愣闹哄哩”,表现了陕北地区的方言特征,使小说具有乡土气息。
C.“梁生宝!你急什么?”中的“你”采用第二人称,代读者发问,增强了小说的代入感、亲切感,易引发读者共鸣。
D.小说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结尾,既照应了前文对“春雨”的描写,又预示着梁生宝带领群众走向美好的未来。
3.小说插叙了陕北年轻庄稼人建立红色政权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4.作者是如何塑造梁生宝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第二部分 诗词鉴赏(18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 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颈联中“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的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尾联话中有“话”,意思是李白与谢朓精神相通,谢朓的诗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