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360字。
河南省驻马店市青桐鸣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如今,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为代表的白话小说,不仅理所当然地走进了文学史,而且堂堂正正地走进了语文课本。从梁山水泊到遥遥西域,从三分天下的魏蜀吴到由盛而衰的荣国府,那些浅近通俗的文字,描绘着华夏大地各色山川风物,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写尽了世道沧桑、人情世故。我们从中体味汉语的魅力、叙事的技巧,感知人情冷暖、世间万象,更接续起作为中国人的文化根脉。
“主人家,快把酒来吃。”“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这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不顾“三碗不过冈”的警告,痛快豪饮。这正是北方汉子的典型形象。
林黛玉的出场,则带着江南女子的气质。“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读到这样的文字,吴侬软语似在耳边,小桥流水如在眼前。
林黛玉初进贾府,看到四处雕梁画栋,固然觉得新鲜,但她的感受远没有乡下的刘姥姥强烈。“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琥珀在后捶着。”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出尽洋相,她的惊诧,她的好奇,把贾府诸多细节一一呈现给读者——这是小说的技巧。不必太多介绍年龄、籍贯、脾气、性格,只是让他们讲几句话,做几个动作,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摘编自杜羽《课本里的四大名著》)
材料二:
《红楼梦》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如顾随所说:“《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简笔,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这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第三段引文部分运用了比喻、对偶和衬托的手法写初见面时宝玉眼中的黛玉形象。
B. 《水浒传》删繁就简,《红楼梦》事无巨细,但都写出了世间万象,对人物的刻画也鲜活生动。
C. 顾随认为,《红楼》之“细”和《水浒》之“简”乃是因为两者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很是不同。
D. 《红楼梦》 世界比《水浒传》的世界更接近于当下我们绝大多数人所认知的社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大名著广为流传,通过其中的故事,我们不仅能了解人情世故,也能了解中国的文化根脉。
B. 同是写宴饮赠物,《红楼梦》中对物件的来历和特点交代清楚,而《水浒传》中则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C. 《水浒传》擅用简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雪下得正“紧”,用极简的笔触,写出风雪之大,推动了情节发展。
D. 相较于《红楼梦》光照均匀、处处显影的网状叙事,《水浒传》突出重点的线型叙事,更显笔力深厚。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红楼梦》“繁”的一项是( )
A. 林黛玉、刘姥姥进贾府及贾元春回贾府都写到贾府陈设。
B. 初见黛玉时,书中对贾宝玉和王熙凤的穿着打扮进行了描摹。
C. 贾府败落,贾探春远嫁海疆,一路无事,后又音信不通。
D. 书中对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的来历、外形、所刻之字都进行了交代。
4. 《红楼梦》与《水浒传》两部作品中所写人物特征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复兴中学教师在教授“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单元写作任务时,给学生提供了上述两篇文章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在文学写作中,我们可以从《红楼梦》和《水浒传》的艺术创作上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②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