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7260字。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最早的稻麦二熟制出现于唐朝的南诏(即今云南),就当时而言,种植的区域也仅限于极少数地区。稻麦二熟制推广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南宋时期,小麦在南方的大规模种植与稻麦二熟制得到全面发展,缓解了人口增长与土地稀缺的矛盾,实现了土地的持续利用。宋王室的南迁直接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上到王权皇贵下到商家农户,前后达数百万之多。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北人开始大量种麦,人口的骤增,小麦供不应求,利益驱使南人也开始种麦,“一斛麦达万二千钱”。
对于稻麦二熟制的推广,宋朝多次颁布劝农种麦诏令。孝宗皇帝为了彰显榜样的力量,不惜以一国之尊亲自在宫中种植二麦,作为天下表率。在惠农政策驱使下,加之地方官员的积极督导劝诱,稻麦二熟制于宋朝得到了普遍发展,以水稻为主的长江流域也开始了小麦的广泛种植。“刈麦种禾(稻),一岁再熟”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北宋时苏州稻麦的广泛种植。这种对于稻麦广泛种植吟诵式的记载,南宋时就更多了,如杨万里《江山道中麦熟》、范成大《刈麦行》、方岳《农谣》等。这种“四海无闲田”的现象,也是与宋朝的政策有关。农户种植小麦可以不必交租,所有的收成都归自己所有。政府的这一规定,让农户的收益有所增加。国家优惠政策和经济利益驱使,刺激了广大农民种麦的积极性。地方官也大多能秉承朝廷的旨意,认真推广种麦。
北麦南种和二熟制大大提高了太湖地区的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史载,北宋年间“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到了南宋年间,亩收三石已经是极为平常之事,更有“上色可收谷四石”的高产田出现,少数上田可达五石,所以在南宋时候出现了民谚“苏湖熟、天下足”。
除了南方种麦、推广稻麦二熟制外,宋太宗时期,在与辽接壤的河北地方、灌溉便利的地带也开始尝试种植水稻,“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冢,悉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弥浸数里,颇似江南矣”。可以看出靠近塘泊池淀各州也相继种植水稻,种植范围颇为可观。
为了抗旱、确保水稻收成,北宋真宗时期,积极改良稻种,特派使臣从福建地区征调占城稻种。因为占城稻种本身的高产优势,再加上宋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广,占城稻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而且占城稻在北宋国土内落地生根,又培育出了适合大江南北生长的各种成熟期稻种,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总之,宋朝因地制宜,实现了土地与人的持续发展。
(摘编自《宋朝农业土地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
材料二:
在宋朝,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垦,种植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改变之一是引进了南方的水稻栽培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北方粮食短缺的问题。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种植技术,如旱地稻、早稻、秧田、田间管理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以小麦、黍子、粟、豆类等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水稻、棉花、茶叶等为主。宋朝时期,南方的种植业发展更为迅速,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早出现于唐朝并在宋朝得到推广发展的稻麦二熟制,与北麦南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实现了土地的持续利用。
B. 宋朝出现山区农业、园林农业和草地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的新模式,为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C. 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变革、极大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D. 宋朝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麦南种和二熟制推广提高了太湖地区粮食产量,河北等地种植水稻则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持续发展。
B. 宋朝种植业在发展规模空前的同时,还不断引进南方水稻栽培与种植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C. 山区农业和园林农业均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美化了环境,草地畜牧业通过放牧和人工灌溉,提高了牲畜的饲养效益。
D. 宋朝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产出许多新型的农具,建设了大小许多水库,加强了排灌、节水灌溉的技术手段。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宋代重视“厚农桑”,并设置“劝农使”,促进了当时丝织业的产品原料发展、细分市场发展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
B. 北宋农民克服自然条件局限,在山坡、江畔、海边开垦农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扩大耕地面积。
C. 宋代雕版印刷术已成型,部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书籍在官方允许下得以传播,从而促进了桑蚕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D. 宋朝建立于动荡时期,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战乱和社会动荡,朝廷更加注重发展文化和教育,以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
4.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图表 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图1 北宋真宗年间占城稻引进方向 图2 宋代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及推进
A. 北宋时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迅速向全国推广,水稻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由此得到提升。
B. 北宋在引进占城稻后,成功培育出多种适应性成熟期稻种,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C. 宋代南方种植业兴盛,粮食作物如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如茶叶亦蓬勃发展。
D. 宋代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而棉花种植则由北往南逐步推进。
5. 为了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错误。由原文“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繁荣”可知,材料二原文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繁荣”,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一支枪
茹志鹃
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嗒嗒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支枪,哪怕是一支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