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560字。
陕西省榆林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与以前直接、显性的表现方式相比,“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从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精神需求入手,善于把虚无历史的意象和观点掩藏于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娱乐信息之中,让人们在兴奋愉悦的状态中悄然接受。这种类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究其根源错综复杂,观其后果危害严重。
第一,在“过度娱乐”中消弭历史认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缓解疲劳、放松身心的需求在商业化浪潮的裹挟下与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交汇碰撞,催生了“泛娱乐化”现象。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搭载“大众娱乐”的潮流虚无历史,看似是以肤浅、低劣的“包袱笑料”和“鸡汤软文”等搔人们精神需求的“痒处”,实则是在欢闹的掩盖下将错误的历史观念无声无息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累加式的心理暗示和成见。当这种对历史认知的淡化和虚无变得“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时,其结果必然是扰乱了追求崇高、坚守意义的历史思考,模糊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的历史记忆。
第二,在“方位迷失”中瓦解主流价值。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够有机可乘,很大程度上源自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精神方位的迷失。一方面,部分文艺界和媒体从业人员的人文修养和政治素养不够,缺乏应有的文化格调和立场导向意识,容易模糊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部分受众群体图消遣、求快活,更愿意通过肤浅、低俗的娱乐方式宣泄压力、消磨时间,这为低级无趣的文化产品打开了“消费市场”,也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人们用消遣化、娱乐化的方式解读历史、传播历史,历史被戏说、英雄被调侃、经典被篡改,其结果就是直接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和消解。当历史的价值仅归于娱乐的“附庸”之时,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也就开始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根基和人们的精神信仰。
第三,在“主观唯心”中动摇唯物史观。“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侵蚀了人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使人们在认识历史、观察历史的过程中严重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客观全面的分析方法,从而坠入“主观唯心”的迷雾。普通大众很难区分和辨识这类极具隐蔽性、迷惑性的错误思想,而一些主流文章和理论报刊有时又批判得不够。这些都助长了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和破坏。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任意捏造历史、歪曲事实,本质上就是从唯心主义出发将历史当作可以随意涂抹的画布,从源头上冲击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础。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彻底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依赖于主观精神;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无视党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彻底反对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把历史进程说成是随机和偶然的。此类错误观念渗透蔓延,最终后果必定是从根本上虚无、否定历史唯物主义,虚无、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摘编自张博《警惕“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材料二:
与传统历史虚无主义一样,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仍是唯心史观,意在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合法性,歪曲党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抹黑党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离间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面貌是多重的,它侧重于采用迂回的、隐蔽的、片段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必须加强辨识和防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方式是间接、隐形的,会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不知不觉接受其观点。
B. 在“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比传统历史虚无主义更严重,我们必须加强辨识和防范。
C.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借“大众娱乐” 外衣,让人们对错误观念习以为常,从而模糊本心、迷失自我。
D.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唯心主义历史观,那些警惕性差、意识薄弱的人们对其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一项是( )
A.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在大众中所呈现的样貌是固定的,基本都将其信息隐匿于正能量的事物中。
B. 对于互联网新媒体舆论场上抹黑党的历史的言论,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要客观全面地分析。
C. 传统历史虚无主义只会影响到有号召力的人,因此普通大众只需要防范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D.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既有其赖以发生作用的现实基础,也与互联网赋权以及人们的防范意识存在关联。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的一项是( )
A. 某篇文章,认为人邱少云被活活烧死却一动不动不符合生理学常识,否定改历史事件的存在。
B. 有网民在网上把鲁迅先生的肖像制作成恶搞形态的表情包,以丑化、调侃、戏谑民族英雄为乐。
C. 某专家认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蒙受了耻辱,正是这种耻辱唤起了中国的民族主义。
D. 某文化作品中将中华民国时代吹捧、美化成“大师辈出”的“黄金时代”和“自由浪漫”的“美好时代”。
4. 如何防范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请简要概括分析。
5. 请依据两则材料,对以下文字中提到的现象作简要评析。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也因此成为“恭谦礼让”的典型,长辈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有人提出孔融不敢选择大梨是因为平时在家里被哥哥姐姐欺负,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他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委曲求全,长大之后只怕也是胆小懦弱,一心想着去迎合别人。更有一些人由此引申出了中外教育理念的不同,中国人讲究的是“温良恭谦让”,而西方的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敢,冒险的精神,要求他们尊重本心。所以西方家长不会鼓励孩子“让梨”,而是鼓励他们喜欢的东西就要勇敢争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州桥明月
曹洪蔚
那时候,汴梁城还没通自来水,吃水,全靠肩担手提。据说,整个汴梁城有大大小小的水井六百多眼,分布在“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里头。最有名的井有三眼井、花井、海眼井、老公公井等十多个。
州桥附近的胡同里也有一眼井,叫甜水井,因水质清冽甘甜而得名。尤其是夏季,那水打出来清凉纯净,饮之,甘甜如冰糖化水,解渴消暑,好不爽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