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41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屏风作为一种特殊的家具样式,其出现很早。东汉文史学家李尤在《屏风铭》中对屏风的特点进行了描写:“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雍阏风邪,雾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屏风可以作为摆设,使用时应陈设张立,亦便于收纳。屏风可以阻挡凉风邪气,抵御雾气露水,屏风已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家具,而是承载着儒家道德伦理的具体象征。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多首诗中写到屏风:“            ”白居易提示出屏风的另一功能,即将屏视作绘画的载体——画屏。
  挂轴于唐末五代被发明之前,中国绘画艺术最重要的两种媒材是手卷和屏风。巫鸿在其主编的《物绘同源:中国古代的屏与画》一书中写到二者之间有两大区别:一是它们不同的“媒介特性”。手卷是时间性的,需要观者以手操纵,逐渐展开;屏风却是空间性的,特别是那些正反两面都绘有图像或题有文字的屏风,更是必须在分隔的建筑空间中观看欣赏。古代画家和工匠利用画屏的这个特点,常在其正反两面描绘和书写彼此呼应的图像和文字,以传达特殊的象征意义或美学趣味。另一区别在于二者不同的使用场合和服务对象。手卷画的创作是为了观者的独自阅览,而画屏则是建筑空间的一部分,既可出现在
  现实生活中,又用于陪葬或装饰墓室。例如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便体现了以上诸多特点。
  1965年,山西大同石家寨发现了建于北魏延兴四年(474)的琅琊王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司马金龙墓的彩绘漆屏屏风正面的画面题材多为列女,有《周室三母》《鲁之母师》《班女婕妤》《启母涂山》等。这些典故大都出自汉代刘向所著《列女传》,《周室三母》出自《列女母仪传》,画中的三位妇女,容貌矜庄,衣带当风,有着雍容华贵的气度,自汉代宫廷起就有了以列女图为装饰的屏风。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上承先秦两汉遗绪,下启隋唐。李清泉在文中将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绘屏风还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生活中解读。在日常生活中,坐姿的改变导致了屏风尺寸、结构的变化。当时的床、榻家具并不普及,随着人们起居习惯的转变,原本的席地而坐慢慢转向以床榻为坐具的盘腿坐和垂腿坐。进而出现了以屏风和榻结合而成的新型家具——屏坐榻,并在之后广为流传。从目前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屏风实物资料,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赋予这类屏风载体的不同文化趣味。对于画屏中图像的研究,以及画中所绘的屏风物像的研究也为思考艺术史和艺术创作中“物”和“绘”的关系提供了一批重要例证。巫鸿提出,至少从汉代开始,中国古人已经把屏风作为更大的画面和图像程序中的有机因素,或使用屏风图像分割和规划空间,或用以突出画中的主体人物。唐代开始对屏上画面有了更详细的表现,使之成为整体图像程序中的“画中画”。这意味着屏上的画面和屏外的图像之间发生了种种互动,其结果是大大增强了绘画的内容丰富性和艺术表现力。
  (摘编自吴雪莲《有关屏风的文化趣味》有删改)
  材料二:
  所谓“陈设的地点”,是《物绘同源》这本书的缘起与背景。2019年巫鸿本人在苏州博物馆主持策划了“画屏:传统与未来”展览,这成为本书的起源。
  在我看来,此书存在双重面向。第一层,是巫鸿面向外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屏风可以作摆设,可以阻挡凉风邪气,抵御雾气露水,承载着儒家道德伦理的具体象征。
  B.中国绘画艺术最重要的是手卷和屏风,两者区别在于媒介特性、使用场合、服务对象。
  C.画屏是空间性的,往往是建筑空间的一部分,常用于起居生活、陪葬以及装饰墓室。
  D.唐代屏风上画面成为整体图像程序中的“画中画”,屏上画面和屏外图像之间有了互动。
  2.下列有关材料中论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列举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说明画屏也是建筑空间的一部分的特点。
  B.材料一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来阐明屏风作为绘画媒材的文化趣味。
  C.材料二从面向外部世界和面向自己两个方面讲述巫鸿《物绘同源》这本书的写作缘由。
  D.材料二列举《奇妙的屏风世界—画屏:传统与未来》一书,意在说明其是较好科
  普读物。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那些正反两面都绘有图像或题有文字的屏风,才必须在分隔的建筑空间中观看欣赏。
  B.出现屏坐榻,并广为流传的原因就是人们坐姿改变,将席地坐变为了盘腿坐和垂腿坐。
  C.巫鸿将短期专题展览与长期学术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术研究与展览的相栖共生。
  D.屏风“建筑形式”“绘画媒材”“图像符号”三位一体,暗指其作为图像载体及图像本身的双重身份。
  4.下列选项中哪一句填入材料一的空缺处最合适(3分)
  A.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
  B.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C.软褥短屏风,昏昏醉卧翁。
  D,最忆后庭杯酒散,红屏风掩绿窗眠。
  5.大连现代博物馆将举办屏风展,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为观展嘉宾说一说中国人为何钟爱屏风。(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报 施
  茅盾
  文书上尉张文安得了一种军医也不大有办法的疙瘩病,向师长请了长假,师长给了他一千元盘缠,他离开了服务三年多的师部。回家路上他盘算着钱的用途,他一直想着买一头牛回家,给两位老人家一种难以形容的惊喜。自从他家损失了那壮健的花牛以后,父亲好几次筹划款项,打算再买一头,都没有成功。
  到家已经不早,两位老人兴奋得很,连夜告诉左邻右舍。第二天一早,①东边山峰上那一轮血红的旭日还没驱尽晨雾的时候,探望的人就挤满了张家堂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