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140字。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悲剧作为戏剧文学的一种,主要的表演场所是舞台,是真实人物运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来展示情节内容。且情节来源于生活,易与观众互动,容易唤起观众的情绪,从而唤起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道德感。悲剧主人公的身份和悲剧内容,一方面需要和现实人物有某种契合点,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另一方面,悲剧的内容必须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一般取材于距现今时代比较悠远的故事,这样可以引发人们的想象,令人更容易带着一种崇敬感和神秘感去看待困境中仍然保持着尊严和正义行为的主人公,让人们在敬畏和惊奇之后得到一种灵魂的洗礼,精神焕然一新。这种堪称震撼人心的美,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同时又让人难以忘怀,值得细细品味。
  悲剧的美是悲剧给人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然而中西方文化在源头上对悲剧的美有着不同的认识。
  中国文化中注重的是道德教化、君子风范,即孔子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它要求培养人温顺、柔和、忠厚、礼让的君子品德。与老子“柔弱胜刚强”美学特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刚不至刚、柔不至柔的传统美学观念。“悲剧”在中国出现后,就带有了明显的民族特色,常把悲剧主人公的艰辛奋斗与最后的理想实现结合起来,鲜见西方悲剧那种杀戮、血腥和颠沛流离的窘境。相对于农耕社会的中国,西方社会是商业性的,需要冒险和竞争,这样西方人勇敢的性格和力量崇拜、英雄崇拜的观念就有了基础。因此,从古希腊开始就崇尚个性和自由,以及富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西方文学从开始就推崇悲剧,倾向于欣赏悲剧的强烈性、真实性和彻底性。
  作为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手刃凶手、替父报仇,杀死了自己的叔父,又被自己的叔父暗算,付出了生命,既没有实现重振乾坤的理想,也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哈姆莱特复仇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和斗争的残酷无情都令人心惊。然而正是他与社会的极端冲突,个人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无法调和,引发人们思考自身与现实的关系,折射出人们面对矛盾冲突时精神的痛苦。相对于西方悲剧,中国杂剧的代表——关汉卿的《窦娥冤》,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女性形象。从窦娥的三桩誓愿来看,这部戏剧无疑蒙上了浓重的“悲”的氛围,我们从这里能品味出“美”吗?当然可以。窦娥善良、孝顺、贞烈正派的优良品质和不畏强权、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正是这部悲剧震撼人心之处,其中不可阻挡的“美”也就显现出来了。
  悲剧的内容是令人伤心的,但是它彰显了可贵的人性,爆发出强有力的生命力,符合人们的情感需求。而且悲剧的艺术性压倒了悲剧内容,令审美主体可以在美的享受中用审美的心态去处理悲剧,这恰恰是给悲剧戴上了一道炫目的光环。
  悲剧主人公与命运的抗争、与时代的抗争,在种种人物关系中坠入黑暗之渊,这是种归于死亡的命运,将悲剧的美推向更高的层次,使我们体会到正义的能量,体会到理想世界实现过程中的坎坷,领略到维护尊严和人格的巨大力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美,它彰显着正义、透露着真理。通过欣赏此类悲剧,可以拉紧审美主体的生命意识,令现实自我的平淡生活焕然一新。
  悲剧的美对促进社会文明,尤其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悲剧美感的形成过程增强了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公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提高觉悟、体现较高的积极性、坚定正确的信念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悲剧不仅是人类文化进程中产生的优秀成果,而且悲剧的美直接对现代人类也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摘编自张军强《中西古典悲剧之美探微》)
  材料二:
  不论是何种形态的悲剧,都被作家的悲剧思维阐述成为充满恐怖、痛苦与苦难、灭亡,以带给审美主体痛感与压迫感,亦或是崇高的审美体验。然而,《雷雨》却未囿于传统意义上的悲剧理论范畴,极具创新性地糅合了社会悲剧、命运悲剧以及性格悲剧等多种悲剧元素,突破了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悲剧主人公的身份和悲剧内容,需要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并完全贴近现实,这样才易与观众互动,唤起观众的情绪。
  B. 中国的悲剧鲜见西方悲剧那种杀戮、血腥和颠沛流离窘境等内容,这与中国文化中注重道德教化、君子风范等美学观念有关系。
  C. 西方文学从开始就特别推崇悲剧,倾向于欣赏悲剧的强烈性、真实性和彻底性,受此影响,西方社会充满商业性,热衷于冒险和竞争。
  D. 曹禺悲剧创作思维来源于最真实的现实生活,将悲剧美渗透到每一幕中,就是为了使观众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悲与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对人物形象,悲剧之中的跌宕起伏的情节才是产生悲剧美感的最主要的因素,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
  B.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很好地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悲剧的美有着不同的认识。
  C. 悲剧的艺术性压倒了悲剧内容,令审美主体可以在美的享受中用审美的心态去处理悲剧,给悲剧戴上了一道光环。
  D. 悲剧不仅是人类文化进程中产生的优秀成果,而且悲剧的美对现代人类也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表述中不具备“悲剧美”特点一项是(   )
  A. 《雷雨》中的繁漪作为接受过新式教育洗礼的新女性,最终被封建家庭所蚕食,变得乖戾、偏执、绝望。
  B.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虽是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柔弱女子,但为了维护自己的贞洁和信仰,不惧以死明志。
  C.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是相国府的婢女,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冒着被老夫人责罚的风险帮助莺莺和张生。
  D. 《哈姆雷特》中的奥菲莉亚美丽动人、淳朴天然,但因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最终变得疯癫后失足落水溺毙。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结合两则材料和《雷雨》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周冲这一悲剧人物的美学价值。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雷雨•第一幕》节选
  周朴园 (点头,转向蘩漪)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
  周蘩漪  病原来不很重——回来身体好么?
  周朴园  还好。——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冲儿,你看你母亲的气色比以前怎么样?
  周  冲  母亲原来就没有什么病。
  周朴园  (不喜欢儿子们这样答复老人的话,沉重地,眼翻上来)谁告诉你的?我不在的时候,你常来问你母亲的病么?(坐在沙发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