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035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必修下》阶段性检测)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和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仅以悲剧性戏曲为例)
  首先,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往往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
  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摘编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
  材料二:
  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系,人处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是戏剧中主要的对立形式。在这种对立中,人性有了对于人类的全面的覆盖性。也就是说,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类中哪一部分人的性质,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因为中西方之间在民族精神方面存在差异。
  B. 西方悲剧注重情节的发展一悲到底,往往通过主人公的死亡结局来展现戏剧冲突严峻、残酷、不可调和的特征。
  C. 在中国的悲剧中,人的悲剧都是人的过错造成的,西方悲剧中人的悲剧则是人类自身和神的意志共同造成的。
  D. 中国悲剧中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弱者善良无辜需要道德的保护,而强者充满力量,毫无道德可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中国古典悲剧时都谈到了传统儒家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二者论述的目的是一致的。
  B. 中国悲剧中的人物常常缺失个体自主意识,内向软弱,而西方悲剧人物性格则因其文化特点而外向勇敢。
  C. 中国古典悲剧的“团圆结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戏剧冲突,这是我们在文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事实。
  D. 中国古典悲剧注重塑造平民形象,没有贵族身份的主角人物,西方悲剧则过于关注英雄豪杰,没有平民主角。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观念对中国古典悲剧影响,从而导致悲剧人物无游离于总体的罗网”的一项是(   )
  A.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为缓和爱情与家庭、伦理的冲突,无奈休妻,最终自缢而亡。
  B.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为报复李甲的背叛,将珍宝尽抛江中,愤然投江而死。
  C.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家族安宁,不得不双双殉情,最终变作蝴蝶。
  D.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为了汉匈之间不再爆发战争,毅然选择出塞和亲,最后客死他乡。
  4. 请结合课文及材料二内容,简要分析《窦娥冤》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悲剧的悲剧性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龙须沟(节选)
  老舍
  [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内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
  [娘子由外面匆匆走来]
  二春:娘子,看见二嘎子没有?
  娘子:能没看见?他给我看摊子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