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211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得名源于19、20世纪之交美国纽约报纸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主人公“黄孩子”所引发的漫画专栏争夺战。其主要特征是: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报道内容流于肤浅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黄色新闻”竟借尸还魂成为“新黄色新闻”,凭借流量霸屏。
“黄色新闻”通过刺激人们的感官引起受众的注意,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即所谓“注意力经济”。短视频包打天下的时代,“注意力经济”的关键是流量。“新黄色新闻”无处不在,此类视频实现了流量变现,却过滤掉了真问题。网络上各种所谓的新闻纪实,将不知什么时间、什么平台播出的视频节目进行剪辑,内容或轻松娱乐或血腥暴力,要素不全,却用调侃的口吻进行绘声绘色的评述,充分满足看客心态。这类“新黄色新闻”常用“我们认为……”“大家一定要……”等句式,没有调查,多为杜撰。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说明反常猎奇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它符合了受众追求奇异的自然心理。需要警惕的是“人咬狗”式的新闻不需要太高社会价值,却能在短时间内大量产出。放任其泛滥,就会出现一种“只需要非正常”的流量观,其危害显而易见。
坚持新闻真实是媒体的首要职责。虽然对新闻报道能否做到真实还存在不同理解,但报道基于事实却是共识。脱离了真实,新闻就演化为故事甚至是谣言。“新黄色新闻”漠视基本的新闻要素,也不在乎新闻价值,从而制造大量的信息垃圾。“新黄色新闻”唯一的目标是流量,而平台算法的逻辑又会因用户观看过某种“新闻”而向其叠加推送,一方面让用户觉得这就是信息主流,另一方面鼓励生产者反复制造此类信息,制造包裹用户的“信息茧房”。获取大流量的密码之一是猎奇,还有一种就是利用人们的极端情绪制造对立。比如,利用某些人的仇富情绪,曲解富人的言论,从而将其“骂上热搜”;或者利用人们的焦虑心态,夸大言论制造焦虑。互联网世界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群体超越个体价值,只问立场不问对错,而某些追逐流量的作品又通过内容演绎进一步强化这种思维,消解了人们的思考能力。
面对“新黄色新闻”大行其道的现状,媒体、个体、受众以及管理者都应该考虑如何积极应对。媒体在转型时代如何面对市场考验,守正创新是唯一选择。守正,才能展现媒体价值;创新,才能在转型过程中找到生存空间。以自媒体为代表的传播个体,必须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行为都需要承担责任,新闻传播必须遵守行业准则和伦理标准,确保新闻报道是准确、可靠和可信的。受众的每次点击、每次有效的停留都被平台看作对某种内容的投票,并就此认定这是公众所需要的,进而反馈给传播者,从而形成一种流量循环。所以,媒介素养并非仅仅是媒介从业者的必备,公众同样需要有相应的媒介素养,以做到明辨是非,正确识别并且自觉抵制“新黄色新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民必须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必须加强监管,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增强管理意识,更新管理手段,提升辨别能力。不仅要加强对传播主体的管理,更要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强化平台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共同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摘编自王希忠《警惕“新黄色新闻”消解新闻价值》
1. 下列对“新黄色新闻”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黄色新闻”是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现象,它具备传统“黄色新闻”的某些特征,但又有新的发展。
B. “新黄色新闻”追求流量,对新闻的真实性、价值性并不在意,甚至通过夸大、渲染、捏造等手段来吸引观众。
C. 文中提到“新黄色新闻”常用的句式如“我们认为……”“大家一定要……”等,说明其内容随意性和不负责任。
D. 公众的每次点击和停留都会被看作是对内容的投票,因此只要公众提高媒介素养,就能有效应对“新黄色新闻”的泛滥。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新黄色新闻”的概念,并通过对其主要特征的阐述,揭示其对新闻价值的消解。
B. 文章从多角度分析“新黄色新闻”的危害,如制造信息垃圾、制造“信息茧房”、渲染情绪、消解思考等。
C.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的方法,用大量例子来证明“新黄色新闻”的危害性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D. 文章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即媒体、个体、受众以及管理者都应积极应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黄色新闻”中的“黄色”并非色情之意,这提醒我们阅读时必须注意词语的含义。
B.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新黄色新闻”已经取代传统的“黄色新闻”,成为新闻的主流。
C. 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注意力经济”已经成为“新黄色新闻”获取流量的主要手段。
D. 为抵制“新黄色新闻”,自媒体需要摒弃“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传播观念。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只要……,就能……”错误,提高公众 媒介素养是抵制“新黄色新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并没有说只要公众提高媒介素养,就能有效抵制“新黄色新闻”的影响。抵制“新黄色新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恰同学少年(节选)
黄辉
“城南旧院,果然是千年文华凝聚之地,气度不凡啊。”站在一师大门口,一身日本式的文官装束的纪墨鸿,打量着一师院内的参天大树、翠绿草坪,感慨颇多。
孔昭绶和方维夏、黎锦熙等人陪在他的身边,听到这番感慨,礼貌地说:“纪督学客气了。督学大人莅临视察,我一师蓬荜生辉。”三人一路寒暄,向校内走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