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4610字。

  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由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乐府”而来的。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
  汉代乐府机关,是汉武帝刘彻时开始设立的。《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汉代以后,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未见记载有采集民间诗歌的事。只是两汉时代的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演唱,这对于汉乐府诗歌无疑起了保存和流传的作用。至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纵情声乐,所设的乐府机关又开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传在当时南北朝的民歌,又被保存不少,仅南朝乐府诗流传下来的就有四五百篇,不仅数量多,而且与汉代的乐府诗也有不同的特色。两汉、南北朝乐府诗的来源,并不仅是民间作品,但乐府中的民间歌辞,无疑是乐府诗的精华。
  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或“乐府体诗”主要是指两汉和南北朝的乐府作品,但从后来的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体诗的范围,则是包括历代作家仿制乐府的作品在内的。这种仿作的作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创作新辞,还是入乐的;(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而只是沿用乐府旧题,仿效旧日乐府的艺术特色来写作的,实际上已不入乐;(三)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旧日乐府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某些形式特点,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也是不入乐的。
  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末建安时代开始的。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模仿两汉乐府民间歌辞来写作乐府体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依汉乐府的旧曲创作出来的新辞,但大部分则是只沿用乐府旧题,属于不再入乐的作品。从这以后,文人创作的“乐府诗”,虽称为“乐府体”,但与音乐实际却没有关系了。隋唐以及隋唐以后,用乐府体写诗一直很盛行,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和张籍等,都有许多乐府名篇,他们都不过是用乐府古题,学习古代民间乐府歌辞的“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避杂言而已。中唐以后,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新乐府”,它的倡导者和创作者是元稹和白居易,这种乐府诗的特点是所谓“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它不仅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连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
  另外,前人在文体分类上,也有专从入乐不入乐的角度来规定“乐府”诗的范围的。按照这种意见,凡属古代的乐歌,后世的词、曲,均得称为“乐府”。这无疑是对“乐府”做十分广义的理解了。但从文体分类上讲,这一理解混渝了不同文体的界线,是不科学的。
  在现存的两汉乐府和南北朝乐府中,民间歌辞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部分。这部分作品继承了《诗经》中《国风》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体制上又分别有新的发展和不同的特点。单从体制上说,我们可以看到两汉乐府诗有如下的某些特点:(一)汉乐府诗打破了《诗经》基本上是四言体的格局,而创造了杂言体的诗歌,它往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间出,而基本上以五言为主,七言句式也不少见,这样就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五、七言体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二)汉乐府诗除抒情诗外,还出现了较多的叙事诗,如《陌上桑》《病妇行》《孤儿行》乃至《孔雀东南飞》等,对我国叙事诗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三)两汉乐府诗一般根据乐调的反复而分为若干“解”,“解”相当于《诗经》中诗篇的“章”和唐宋词中的“阕”,表现了它的入乐的性质;(四)乐府诗篇中往往掺有某些表声词,如“妃呼稀”“羊夷吾”“伊那阿”“路訾邪”,以及一些单音词“梁”“之”“奴”等,它们都旨在表声而无关文义,声、辞往往相混,不细加辨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五)乐府诗篇常用歌、行、曲、引、吟、谣等名称,这些名称与乐调的性质、声情有关。
  至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又有些不同的特色。从题材上说,南朝乐府民歌以写男女恋情的内容为多,其体制上的某些特点是:(一)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它对后世“绝句”体诗的兴起有直接影响;(二)歌辞中经常运用双关隐语。就是用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掩盖起来,如用“丝”“梧子”等,代替“思”“吾子”等。北朝乐府民歌又与南朝乐府民歌有许多不同。现存的北朝乐府民歌总共约七十首,数量上没有南朝乐府民歌多,但题材却比较广泛。北歌的作品风格与南歌的婉转含蓄不同,一般表现得十分粗犷豪爽。
  魏晋以后文人模写的乐府体作品,也有重要成就。
  (摘编自褚斌杰《乐府诗体》)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府诗又叫乐府,在汉代时被称为“歌诗”,由专管音乐的官府负责编录、演奏。
  B. 元稹和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是相对于旧乐府而言的,实际上已不属于乐府诗范围了。
  C. 从文体分类角度界定乐府诗,容易混淆文体界线,泛化地理解乐府,不是科学分类。
  D. 汉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传统,又超越了《诗经》体制,开创了杂言体诗歌。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和南北朝时尽管统治者设置乐府机关目的不同,但客观上都起到了保存和流传民歌的作用。
  B. 有些两汉乐府诗不好理解,有时是因为其中的单音节或多音节词只表声不表义,增加了辨识难度。
  C. 南朝乐府诗多用双关隐语,追求婉转含蓄的表达,这一特点可能与表现男女恋情居多的题材有关。
  D. 两汉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有不同的艺术特色,这决定了它们在体制特点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歌中最有可能是南朝民歌 是(   )
  A. 百媚在城中,千媚在中央。但使心相念,高城何所妨。(《淳于王歌》其二)
  B.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C.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企喻歌》其四)
  D.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4.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更接近材料对乐府诗歌发展历程的表述(   )
  A.  B. 
  C.  D. 
  5. 为什么民间歌辞被视为乐府诗的精华部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实际上已不属于乐府诗范围了”错误,新乐府从文体分类上依然属于乐府诗体。
  C.“从文体分类角度界定乐府诗”错误,“不是科学分类”是指仅从入乐不入乐角度规定乐府诗范围。
  D.“汉乐府诗”错误,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是汉乐府中的民间歌辞部分。
  故选A。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但组长陈秉正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段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