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84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中微子在宇宙中的数量极多,约占所有物质粒子的一半,在微观粒子物理和宏观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微子仅参与弱相互作用,可以说是来无影去无踪,只有通过超大体积和超级灵敏的粒子探测器,才可能被捕捉到,堪称“幽灵粒子”。中微子是人类迄今了解最少的一种基本粒子,还有诸多未解的谜题亟待研究。对这些未知问题的研究,将完善我们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引领我们突破现有的理论体系,踏入新物理世界的大门。
  进入21世纪,中微子研究蓬勃发展,不仅成为粒子物理的重要分支,还扩展到天文学、地球物理等多个学科,形成了新兴的“中微子科学”。同时,中微子实验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包括发现三种中微子、发现中微子振荡等。
  中微子振荡是指中微子会在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这三种形态之间转换,具体表现为中微子能够在飞行中从一种形态转变成另外一种。中微子振荡原则上应该有三种模式,其中两种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相继被发现或证实,而第三种振荡模式一直未被发现,甚至有理论预言其根本不存在,这引发了全球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
  2003年,我国科学家提出设想,利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寻找第三种振荡模式。2007年10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动工建设,4年后实验站点全部投入运行。2012年3月,实验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测得其振荡几率为9.2%,误差为1.7%,无振荡的可能性仅为千万分之一。这一实验结果远远超出了科研团队的期待值,为后续研究中微子质量奠定了基础,对研究物质本原、宇宙起源和理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引起强烈反响。该实验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还获得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0年12月,设定的实验目标已经实现,运行了9年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正式退役。退役时,该实验已将中微子振荡振幅的测量精度从20%提高到3.4%。大亚湾实验装置的退役并不意味着我国中微子研究的停止,一个更为先进、规模更大的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正在建设中。
  (取材于曹俊、董有逸、项天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位于广东江门市开平附近,于2015年开始建设。通过测量来自广东阳江和台山两处核电站的中微子,此项实验可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同时开展对各类中微子、暗物质间接探测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开平距广东阳江和台山两处核电站的距离均为53公里左右,与最佳实验站址的理论区域吻合。核反应堆是地球上产生中微子最集中的区域,阳江和台山两大反应堆全面建成后总功率居世界第一,可提供双倍的实验样本。实验装置距离其正上方的山顶有700米距离,如此厚度的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微子不带电、质量微小,不参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B.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是因为它很难被察觉到。
  C.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难度极大。
  D.发现三种中微子先于发现中微子振荡。
  (2)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江门中微子实验选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平市的地理位置处于实验站址距核电站的最佳理论范围之内。
  B.开平与阳江、台山两处核电站在位置上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C.广东阳江和台山的两处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D.厚达700米的山体和岩层的过滤作用可保证中微子信号的纯净。
  (3)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玻璃容器“薄如蛋壳”是相对而言,其厚度的绝对值并不低。
  B.从“黄金瞳”的比喻中可以大略推测出光电倍增管的颜色和形状。
  C.国产光电倍增管的产品质量已全面超越日本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
  D.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整体形态就像一只圆桶中浸泡着一个西瓜。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处实验都依靠核电站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开展基础研究。
  B.大亚湾实验的研究成果可为江门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C.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的规模更大,其研究前景也更为广阔。
  D.两处实验都具有多元研究目标,均已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5)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无疑是一项“超级工程”。请联系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建设这一“超级工程”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柳下惠不羞污君[1],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孔子之去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