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930字。
试卷类型:A
高二年级考试
语文试题
2024.07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纳雀是具有九枚初级飞羽的中小型雀形目鸟类。从进化角度来看,它们是美国雀鹀的近缘种。大多数唐纳雀外表像燕雀,有结实的锥形喙,适于夹碎种子和果实,但有些谱系已经分化。大约200万或300万年前,有一种唐纳雀与其他几种鸟类一起,进行了漫长的海外旅行,从大陆到达了加拉帕戈斯群岛。
如今,加拉帕戈斯岛上居住着几种唐纳雀后代,其中一些的分布范围仅限于一座岛屿,另一些则分布得更广。不过,它们一点也不像热带雨林中的彩虹色唐纳雀。它们都是不起眼的深褐色或灰褐色小鸟,喙与标准的圆锥形唐纳雀喙有所不同——有些鸟有很重、很厚、能够让种子开裂的喙(和下颌结构),而另一些鸟的喙要细得多,适合捕捉昆虫。
当达尔文去加拉帕戈斯群岛时,他主要对这些岛屿不同寻常的地质情况感兴趣,但他也注意到了当地独特的野生动物种类。他监督了标本(包括唐纳雀的后代)的收集,并将其交给了伦敦动物学会的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正是因为古尔德努力鉴定出它们,达尔文才认真思考这些小鸟的历史和起源。
达尔文最初认为这些鸟来自不同的科。其中有许多似乎是燕雀,但也有一两只美洲拟鹂,以及一只看起来像是鹪鹩的鸟。但古尔德得出结论,它们都是同一个科的成员。此外,他认为这是一个独特的科(直到后来才了解它们均属于唐纳雀属)。
这激起了达尔文的兴趣,他给予这些鸟更密切的关注,尤其注意它们形状多样的喙。围绕着这些鸟,他开始形成关于进化的想法——关于不同物种起源于同一个祖先的想法。在《“小猎犬”号航海记》的第二版中,他描述了这些鸟类的不同之处,并评论道:“看到一个小而密切相关的鸟类群体中的这种分级和结构多样性,人们可能真的会想象,从这个群岛最初稀少的鸟种中,有一个物种被选中并为不同的目的进行了改变。”
达尔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强化了这个想法,并通过对家鸽进行繁殖实验来发展他的理论。他饲养了许多不同的家鸽品种,从普特鸽、雅各宾鸽到孔雀鸽,并记录了它们的性状是如何世代传递的,以及如何通过选择性育种来引导下一代的形状、大小和其他特征。通过研究,达尔文认识到,用于从单一祖先物种(岩鸽)发展和培育不同鸽子品种的人工选择,类似于自然选择,而后者使得唐纳雀的单一祖先物种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逐渐多样化,成为许多不同的种类。
这一观点现在已经成为进化论的一个成熟部分。这是一种被称为“适应性辐射”的现象,即创始物种多样化,以填补许多生态位。就加拉帕戈斯唐纳雀的后代(今天被称为加拉帕戈斯雀或达尔文雀)而言,一些物种适应以更大、更坚硬的种子为食,而另一些物种则适应以较小的种子或昆虫为食,这些物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留存了下来。例如,拟树雀是一种食虫鸟,它已经发展出了从仙人掌中拔出刺,并用它们从腐烂的木头中取出甲虫幼虫的非凡技能;而吸血地雀已经适应了以大陆祖先从未有过的方式补充其杂食性饮食。这种特殊的地雀分布在沃尔夫岛和达尔文岛上,那里也是许多筑巢的大型海乌的家园。人们观察到吸血地雀将鲣鸟的脚趾啄至流血,然后喝下血。鲣鸟在陆地上动作缓慢、笨拙,几乎无法抵御这个小小的袭击。
适应性辐射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嘲鸫身上也很明显。达尔文在几座岛屿上遇到了这些漂亮、活泼的鸟,但直到他的访问结束后才意识到它们在不同的岛屿上是不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四种特有嘲鸫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被恰当地命名为加拉帕戈斯嘲鸫。这种嘲鸫有六个被确认的亚种,每个亚种都分布在不同的岛屿或群岛上,彼此之间没有重叠。这清楚地表明了适应性辐射在起作用,不同亚种之间没有任何基因交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相似,因为它们会更好地适应所生活的岛屿(或群岛)的特殊条件。假以时日,日益增长的差异将使它们走向被生物学家归为独立物种的方向。
新岛屿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非常明确的适应性辐射的例子,因为这样的岛是一块白板,移居其上涉及偶然因素。理论上,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任何一个科的鸟都有可能到达加拉帕戈斯并建立起种群。当时它们也有可能表现出适应性辐射,甚至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最初的移居行为并没有出现。
当适应性辐射发生在某次地球生物大灭绝之后时,同样的原理也适用。大灭绝后会有很多新空出来的生态位,但只有那些在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种群相对较少的生物才拥有机会扩繁。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就是适应性辐射的本质:祖先物种可以突然(相对而言)填补比以前更广泛的生态位,在某些情况下,其种群中的不同谱系可能会更好地适应新生态位的不同方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正如达尔文雀所证明的那样,不同的谱系很可能会发展出自己的特征并变得不同。最终,这种分化会导致新物种形成。
(改编自玛丽安•泰勒《鹦鹉螺与长颈鹿:101/2章生命的故事》)
1. 下列关于“达尔文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达尔文雀”应该是从美洲大陆通过漫长旅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唐纳雀的后代。
B. “达尔文雀”的喙与标准的圆锥形唐纳雀喙不同,并且羽毛全都是深褐色或灰褐色。
C. “达尔文雀”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逐渐多样化,是自然选择进化出不同谱系的表现。
D. “达尔文雀”为应对不同食物而发生的喙形改变使其更能适应所在岛屿的特殊条件。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约翰•古尔德对达尔文鸟类标本的鉴定结果激发了达尔文的兴趣,启发了他关于生物进化的思考。
B. 地球动物大灭绝必然导致产生大量闲置的生态位,因而使祖先物种的不同谱系更好地适应新生态位。
C. 嘲鸫被确认的六个亚种,彼此之间在分布上并没有重叠,也没有基因交换,它们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D. 不管是拟树雀还是吸血地雀,它们都以对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态位。
3. 根据文本信息,下面对“适应性辐射”概念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它表现为创始物种的多样化,属于进化论的范畴。
B. 辐射必须依赖物种对特有生活方式的适应。
C. 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辐射发挥作用的唯一动力。
D. 嘲鸫亚种进化的事例表明,不进行基因交换至为关键。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寒武纪动物是在晚泥盆世大灭绝时彻底在地球上消失的。
B. 晚泥盆世大灭绝后现代动物大规模填充了空出的生态位。
C. 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所造成的生态位缺失空前严重。
D. 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后现代动物的数量提升了数倍。
5. 结合材料中达尔文对加拉帕戈斯雀的研究过程,简要概述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本末倒置。原文只是说留存下来的达尔文雀的喙形更适应各种独特的食物,并没有说是为了适应各种食物而发生喙形改变。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奏的夜曲
张承志
你睡熟了。我又忆起人们对我的惊奇。
然而真正吃惊的是我。
为什么他们认定我会烦你、被你弄得混乱发疯、被你折磨得渐渐终止创造呢?我从中觉察出某种区别的滋味。你知道我心中悄然升起了一种对他们的感慨和冷淡。
同是人类,但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太不一样了。而你的父亲是崇拜生命的:不用多说别的,仅仅因为一个生命真的千真万确是自己亲自创造的,这一点就比一切伟大的音乐、伟大的色彩更令人激动。我清晰地记着你降生后第八天,你刚出产院的第二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