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820字。
昌平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通过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通过已进行的太空农业试验,多种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许多特性奥秘被揭示。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拥有返回式卫星技术。在这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自1987年以来,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先后进行了10多次搭载,有1000多个品种的种子和生物材料上大。通过太空育种,我国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例如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获得了植株高、分蘖力强、穗型大、籽粒饱满和生育期短的性状变异。有实验表明,太空水稻和原品种相比增产20%,单季亩产400—600千克,最高达750千克;营养价值也得到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8%—20%,氨基酸总含量提高53%。
地面上普通的青椒、番茄、黄瓜,上天转一遭回来,就摇身一变换了模样。很多人都有些不放心,这些东西能吃吗?经科学家检测分析,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大家:经过太空育种的水稻依然是水稻,青椒依然是青椒,并无外来生物基因导入与整合,只是基因排序发生了变化,物种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总之,太空育种与转基因有着根本的区别,可以放心食用。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在北京培育的沙米、红豆草、匍匐冰草、紫花苜蓿四种草有这样的特点:特能抗寒抗旱。尤其是紫花苜蓿还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能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割,与未经搭载的对照株相比,它的存活期变长了,而且不易枯萎。据介绍,专家们将继续对呈现变异特征的太空“草民”进行筛选和接种,一旦它们的变异特征稳定下来,将被大面积种植在我国西部地区及北京周边,用来防止草地荒漠化,堵截沙尘暴。
科学家发现,经过太空历练的种子,其发芽率、作物产量、抗病性、抗虫性、养分含量以及植物花朵的颜色、高矮等性状都会发生改变。但这样的变化并没有规律可循,据统计,对人类有益的突变约占3‰。
到目前为止,太空育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无法控制种子的变异方向,只能是任其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科学空白区,等待着科学家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
(取材于彭薇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太空育种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对植物种子或组织产生诱变作用,使其基因产生突变和重组。
在太空环境中,生物材料会被电子、质子、Q粒子、高能重粒子,以及X射线、γ射线和其他宇宙射线辐射,这些都可能对航天器中的生命体产生诱变效应。特别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太空育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农业育种新途径,集航天、生物和农业育种等技术于一体。
B. 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许多特性奥秘经太空农业试验被发现。
C. 我国凭借最先进的返回式卫星技术在此项研究方面遥遥领先。
D. 三十多年来,我国已将千余品种的种子和生物材料送到太空。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 一项是( )
A. 太空育种的水稻亩产量和营养价值都得到提升,改良成效显著。
B. 和转基因有根本 区别,太空育种只是改变了植物的基因排序。
C. 紫花苜蓿因蛋白含量高和存活期长这两个特点,将被广泛种植。
D. 目前太空育种的发展前景广阔,值得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3.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对太空育种可能产生影响的一项是( )
A. Q粒子 B. 高能重粒子
C. 微重力环境 D. 化学药剂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空育种的新作物和地球上的作物在外形和口感上没有任何改变。
B. 太空的特殊环境对植物的基因产生重要影响,使其发生本质变化。
C. 微重力环境会影响作物基因,因而使其形态和功能产生异常变化。
D. 太空育种安全性较高,成功应用会在未来引领作物优化的新潮流。
5.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现阶段太空育种的优势与不足。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
C.“最先进的”错,原文第一段为“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拥有返回式卫星技术。在这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是“走在世界前列”,不是“最先进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C.“紫花苜蓿因蛋白含量高和存活期长这两个特点,将被广泛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子之适魏,正当魏人败于马陵,秦人掳其公子卬,魏之为国可谓困矣。魏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盖其兵屡败,意夫孟子之来,必有奇谋秘计以取胜于邻国,而洗其屡败之过也。故问孟子用兵何若而利,何若而不利也,而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