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50字。
《劝学》同步练习
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蟹六跪而二螯 螯:蟹腿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半步
D.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后跟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而二螯
⑧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君子生非异也
4.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选自《荀子》。《荀子》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B.《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C.《劝学》中的“劝”是劝说的意思,文章论述时运用了比喻论证、排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D.荀子在《劝学》中倡导学习,这与其人性本恶的哲学思想相关,他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强调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引导使人向善。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君子:本是对古代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金:特指金子。“金就砺则利”中的“金”指古代的金银铜一类的钱。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D.《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例,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了学习并自省的重要性。
(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将朽木和金石作对比,说明坚持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