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00字。
初中生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
(九年级??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8分)
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一代代青年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 (chuō)厉前行,烙下奋斗的印记:国难当头的奔走呐喊,抗日战场的歼击顽敌,建设工地的激情踊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青年先锋队的旗帜都在高高地飘扬。
②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从紧张忙碌的救死扶伤一线,到形势严峻的抢险救灾前线;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戍边哨卡……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
③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还是奋斗□大国之崛起呼唤青春之力量。青年一代要坚定理想信念,有责任,敢担当,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建功立业。
1.根据拼音填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 (chuō)厉前行 (2)百舸 争流
2.语段第①段的画线句子属于( )(2分)
A.因果复句 B.假设复句
C.递进复句 D.条件复句
3.语段第②段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4.给语段第③段方框处加上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中华民族始终有着①《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② ; 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③ ? 还是奋斗④ ?
A.① B.② C.③ D.④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被贬外地做官二十三年,用典故表达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是: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通过时间的对比极言获罪之快,诗人忠心为国却惨遭贬谪的诗句是: ,夕贬潮州路八千。
(4)《岳阳楼记》中,抒发远大政治抱负,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0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15分)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疝,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龙井题名记(节选)
是夕,天宇开霁①,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②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①,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笠冷,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昔宁①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呜殆⑤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注释】①霁:而止。②参廖:人名。③留埠: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④苦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殆:大概。
6.(甲)文选自《 》,作者是 。(2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上下一白
(3)濯足于惠因涧 (4)谒辨才于朝音堂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余住西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天与云与山与水/选贤与能
C.憩于龙井亭/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明日乃还/见渔人,乃大惊
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2分)
道 旁 庐 舍 灯 火 隐 显 草 木 深 郁 流 水 激 激 悲 呜 殆 非 人 间 之 境
10.(甲)文中的哪些动词表现了作者的“痴”? (甲)文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3分)
11.从(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 的高洁情怀和 的生活态度。(乙)文中的“ ”“ ”两字与(甲)文中的“独”字所流露的感情具有相似之处。(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