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80字。

  9.1《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果。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                    ”。
  (3)古代诗歌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比如“                    ,                    ”。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的美学观点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之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礼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产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歌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选自《中国美学史大纲》,有删改)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B.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
  C.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寄托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
  D.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
  3.下列文学作品的内容符合白居易美学观点的一项是(   )
  A.《诗经•硕鼠》
  B.《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C.《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D.《声声慢》(李清照)
  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创作不应该脱离社会生活。
  B.在白居易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唐代的统治者都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从而有力地巩固了统治。
  C.白居易认为诗歌最重要的本质是“诗言志”,但他也没有忽略诗歌的另一特性:抒情。
  D.梁、陈时期的诗歌创作多是抒发个人的情感,没有体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5.从第一段看,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出两点。
  6.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