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180字。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4.01
  本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画理论与创作体系一方面有着自身悠久而自足的学术渊源、相对明确成形的研究对象与深闳丰富的文献成果,另一方面又并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科转型,在很多的语境与场合中,常常停留在一个包容度极大、涵盖范围很广的学术概念上。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特别是作为中国绘画学术系统的主干内容,20世纪的中国画研究在承继传统画史画论思想的同时,显现出浓重的现代学术理路与学院属性。无论是主张“传统出新”还是“引西润中”,无论是强调“笔墨核心”还是“形式革变”,围绕现代中国画发展路向、价值标准、创作理念乃至教学传承的思考,已经成为百年来中国美术研究的重要版块。相对于其他美术门类,中国画学体系更为强调综合性、本体性与会通性。一般意义上,中国画理论体系的主要研究范畴是古代到近现代以来有关绘画的文字著述,涵盖了中国画的历史、理论、品评、技法、著录等各方面的内容。在画理、画法、画道的不同层面中,现代中国画学在精细分科研究的基础上,也需要宏观的整体性研究,更倾向于对形而上的画道层面的研究。
  与传统研究方法相对,在20世纪西方学术思想全面引入以后,以西方现代研究方法与视角重新审视传统中国绘画,成为当下中国画理论体系的主要参照。经由译介引入法与外中国美术研究方法与观念,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画史论研究,一方面使中国学者们游照式地重审中国自身的绘画史学传统,另一方面更契合了中国画学研究进入现代学科体系的需要。然而,由于海外中国古代绘画研究全面转向图像研究,亦使现代中国画学研究时常遇到研究观念的不对应与方法论的抵牾。对于中国画史上的画家与画派的人金讨论,使中国画学研究重新聚焦于具体的绘画作品、史实细节与画论文献。这在客观上扭转了单纯以西方观念对于中国画作品进行理论阐释的空泛现象,同时也及时地提示了中国画学研究的本体性问题。在此角度上,古代与近现代中国画史论文献的发现、整理至今仍是中国画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中国画理论、评论、创作、价值、话语体系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如同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在绵延流动中取舍增删、沉积聚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文化语境中,体现出不同的适应性与差异性。近现代以来,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观照,常常在很大程度上融入现代视角,也接受了现代西方学术之民主、科学思维。如20世纪20年代,陈师曾的文人画观体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胆识,更兼具了建构文人画之现代理论体系的策略意识,这种对于“文人画”概念的重新发掘、建构,在厘清了文人画注重主观表现而不求形似的特点之外,也使“文人画”增益了新的内涵,使其由零碎、单纯而变得系统、丰富,顺应了进化论思潮影响之下的时代风气。
  总的来看,当下语境中的中国画创作,其重点和难点并不在于用以表现当下社会生活的写实基础与造型能力,也不在于以宣纸笔墨作为媒材所展开的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实验,而是通过吸纳笔墨传统,抒写主体精神,使之完成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延续与拓展。
  (摘编自于洋《守正创新 建构当代中国画学体系》)
  材料二:
  在世界画种中,能够以国别称呼的并不多,中国画是其中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代表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精髓,看似简单的笔墨纸砚的组合,却贯通天地世界,构成了其独特的具备民族性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的创作,需要作者具备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形象思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研究是中国绘画学术系统的主干内容,不仅继承了传统画史画论思想,也表现出浓重的现代学术理路与学院属性。
  B. 中国画史论研究受海外中国美术研究方法与观念的深刻影响,既对照式重审自身史学传统,更契合进入现代学科需要。
  C.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独有特色,有无笔墨是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显著区别,凡是中国画都必定会有笔墨的存在。
  D. 当代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如今中国画的创作有着世界影响力,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中国画与别国画种互为借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很多语境与场合中,中国画理论与创作体系常常停留在一个包容度极大、涵盖范围很广的学术概念上。
  B. 陈师曾的文人画观是对“文人画”概念的重新发掘、建构,这成为近现代以来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观照已经融入现代视角的佐证。
  C. 和西画完全不同的是,画家们创作中国画时,需要反复进行高度的艺术提炼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D. 在中国画千百年来的发展中,笔墨一直是其主体精神,同时也不放弃创新,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
  3. 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夫善画者,筑基于笔,建勋于墨。——黄宾虹
  B. 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沈宗骞
  C. 盖笔墨两者相依则为,相离则俱毁。——潘天寿
  D. 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韩拙
  4. 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 下图是著名书画家魏宇彤参加“中国写意画作品展” 作品《平凡铸就伟大》,描绘了渔民们正在劳作的场景。请结合材料分析入选原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中国化研究”错,原文“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特别是作为中国绘画学术系统的主干内容,20世纪的中国画研究……”说的是“20世纪的中国画研究”。
  B.“海外中国美术研究方法与观念”错,原文是说“经由译介引入法与外中国美术研究方法与观念”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画史论研究。
  D.“相互融合”错,原文是说“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但不应改变对方最根本的特质”。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四海的黄昏
  汪曾祺
  北门外有一条承志河。承志河上有一道承志桥,每天往来行人很多。这桥的特别处是上面有个顶子,不方不圆而长,形状有点像一个船篷。桥两边有栏杆,栏杆下有宽可一尺的长板,就形成两排靠背椅。夏天,常有人坐在上面歌脚;下雨天,躲雨。人们很喜欢这座桥。
  桥南是一片旷地,这就成了放风筝、踢毽子的好地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