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140字。
★优高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2024.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周易•乾卦•象》最早提出“自强不息”的命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命题集中概括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了许多有关中华民族童年的传说,诸如燧人氏钻木取火,是火的发明者;包牺氏结绳而为网罟,开创了渔猎时代;神农斲木为耜,揉木为来,创造了农业……《礼记•乐记》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很清楚,上述的燧人氏、包牺氏、神农氏等,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创造了上古文明了不起的“作者”,而非神。中华民族宗教观念淡薄,很早便具有了人的主体性意识,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这是《周易》得以概括“自强不息”命题的历史文化前提。
孔子重视刚健有为,进而提出了“刚”的思想。在他看来,一个人要做到刚健有为,很不容易,这首先需要有坚定的信念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他所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朝闻道,夕死可矣”,都是在反复强调这一点。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才有可能进而做到下面两点。其一,安贫乐道,志存高远,拒绝各种名利的诱惑。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甘于寂寞,是一种美德。一个人有无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业绩来,“求为可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非取之有道,君子不为;贫与贱是人之所恶,非去之有道,君子不弃。“欲”与“刚”不两立,无欲则刚。其二,保持乐观的精神,百折不挠,奋斗不止。他所以高度赞扬颜回,就在于颜回能在别人难以忍受的艰苦条件下,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孜孜追求,成为了楷模。
自强不息精神的核心在顺天应时,日新求进。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多有志士仁人倡言变法革新,甚至舍生取义,不惜为此牺牲生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故鼎新精神,正是他们赖以倡导社会变革的思想指导。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既是体现了人的主体性,故在中华民族精神中,最终又归结为品德修养和人格的建立,从而与重德的特质浑然一体。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说到底,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外烁。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正气”,为承担天降之大任,必先苦其心志,也是在强调以建立人格为重。宋明理学强调“内圣外王”,进一步将此一理念表述得更加简洁明了。
(摘编自史革新《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中新社记者:中国人为何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强调自强不息?
谢茂松: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原典《五经》之首的《周易》,被认为是“忧患之书”。此处的忧患,不是指怨天尤人,而是强调中国文明传统“返求诸已”,在忧患中不断锤炼和增进自身的德性。
《周易》首卦乾卦的大象辞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重视刚健有为,他的“刚”的思想体系,包括“坚定的信念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安贫乐道”“保持乐观”等内容。
B. 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与中华民族精神重德的特质浑然一体,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外烁。
C. 《周易》被认为是“忧患之书”,在忧患中,中国文明传统“反求诸己”,这种忧患意识是自强不息主体性的体现。
D. 自强不息的外部意义,不但包括中国独立自主发展,更包含对其他文明的欣赏与借鉴,能充分体现中国精神。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乐记》中所说的“作者之谓圣”中的“作者”指具有主体性的人,由此,《周易》得以提出自强不息的命题。
B. 一个人可以甘于寂寞,可以不计较地位,但又努力做出业绩,“求为可知”,这与“人不知而不愠”并不矛盾。
C. 由孟子“养吾浩然之正气”、宋明理学“内圣外王”可以看出,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上,重人格修养的理念一脉相承。
D. 深刻理解“乾元”之德是更深刻理解“自强不息”的前提条件,可见“乾元之德”与“自强不息”两个概念相通,但并不完全一致。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B.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C.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D.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4. 访谈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记者的提问,材料二的访谈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报刊开辟“释典”专栏,本期主题是“自强不息的价值”,编辑选定了三个关键词:“养德”“延续”“发展”。请你结合材料,围绕主题,对三个词语进行阐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不但包括中国独立自主发展,更包含对其他文明的欣赏与借鉴”递进关系错误,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 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中国自己独立自主发展好了……另一方面是‘君子以厚德戴物’……这其中包含了对其他文明的真正欣赏与借鉴”可知,应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鲸
赫尔曼•梅尔维尔
亚哈船长第三次率领自己的队伍,踏上了找莫比•迪克复仇、殊死相争的航程。“他的心简直是铁打的。”大船上的斯达巴克望着亚哈船长他们远去的小艇,喃喃地说。“别说是莫比•迪克,这回恐怕是一群鲨鱼就能把你们都嚼碎了呀!”“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了。”
就在斯达巴克吐露着自己最后的心声时,一只一直跟着他们盘旋的老鹰又落在了主桅顶的球冠上,并且开始用尖嘴啄起风信旗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