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8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6分)默写。
(1)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十二章)
(2)譬如为山, ,止,吾止也。(《论语》十二章)
(3)欲诚其意者, 。(《大学之道》)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大学之道》)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6)苏轼在《赤壁赋》中“ ,羡长江之无穷”,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感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敏于事而慎于言(重点字:慎)
(2)未成一篑(重点字:篑)
(3)先致其知(重点字:致)
(4)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壹)
(5)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重点字:递)
(6)哀吾生之须臾(重点字:臾)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2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不能与现在太过接近。但也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 , ,也就是说, , ,而不仅仅是就事论事。
①即便是研究不久前发生的事件或现象
②而是研究者的研究是否具有“深度”
③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研究对象距离现在有多近
②也要将之放在历史脉络中加以考察
A.②①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3.(2分)下列是青中高一新生代表在9月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片段,请选出画线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和景明,欣欣向荣。(甲)我是高一新生代表,很高兴能在这里发言。本来呢,我打算说点老生常谈。(乙)然而当我踏入青中校门,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我感到自己无比幸运。(丙)同学们,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明天将从这里起步,向上的道路必然充满荆棘,但我相信风华正茂的你们定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丁)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阅读(70分)(一)
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知识付费热潮后的反思
周志强
①现如今,“知识”的获取方式正在逐渐由“____”来主导。一次课后交流中,我的一位学生反复引用梁文道、于丹的“思想”,对他似乎完全没有影响。网络生产出来的知识,不仅可以指导学生的人生思想,而且还指导年轻人的学术思考,构造其看待问题的理论支撑。
②在汉语语境中,“知识”往往被当成是静态的东西,被看作是文明的成果或者已有的科学规律的记载。于是,凭借感性建立起来的经验,逐渐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掌握更多的知识,乃是对于我们的处事和工作“有用”的东西,所以值得花钱购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