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6990字。

  锦州市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道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谷穗(suì)    促狭(xiá)    阴晦(huì)    富丽堂皇(huánɡ)
  B. 斯哑(sī)    鲜妍(yán)    鄙夷(yí)    抽丝剥茧(bāo)
  C. 惊骇(hài)    涵养(hán)    糟塌(tà)    根深蒂固(dì)
  D. 停滞(zhì)    秘决(jué)    颠倒(dǎo)    郑重其是(shì)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B.斯哑——嘶哑,抽丝剥茧(bāo)——(bō);
  C.糟塌(tà)——(tā);
  D.秘决——秘诀,郑重其是——郑重其事;
  故选A。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深秋的午后,稀疏的日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桌面上,带着     温暖。而窗外,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整个世界仿佛被    上了一层金色,这些温柔的金色,让人在美景美色中品着茶, 不亦爽哉。我不仅看到了远方那片金黄的野地,看到了远山的        ,     看到了果农丰收的喜悦和笑脸。
  A. 一丝丝    浸    层峦叠嶂    还 B. 一股股    浸    层峦叠嶂    而且
  C. 一丝丝    染    层林尽染    还 D. 一股股    染    层林尽染    而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
  一空,一丝丝,一般是说比较细小的东西,一点点表示极小或极少;一股股,一般形容气流、水流、气味、风气等。 一股股,指这些物质数量很多;根据语境可知,这是深秋的午后,阳光还是稀疏的,所以这温暖是极少的,所以不能用“一股股”形容,应该选用“一丝丝”。
  二空,浸,是指把物体泡在液体中;染,指使物体着色,结合语境,这是指阳光使世界上的物体变成了金色,所以应该用“染”,而不能用“浸”。
  三空,层峦叠嶂是形容山峰多而险峻;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结合语境可知,上一句写“金黄”,下一句也应该写色彩,层林尽染是形容山上的色彩很丰富,而层峦叠嶂是一个名词,不能形容色彩,故选“层林尽染”。
  四空,当递进关系不是那么明显时,选择用“不仅……还 ……”。比如连接同类事物时,一般用“不仅……还 ……”,而不用“不仅……而且……”,结合语境,这里是指我看到了野地、山峦和果农,这些都是同类事物,递进关系不是特别明显,所以用“不仅……还……”。
  故选C。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④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⑤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⑥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A. “辨伪去妄”是动宾短语,“常常发问”是偏正短语。
  B. ④句中“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句子主干是“这样是被动的”。
  C. ①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 画线句的正确顺序是:④③⑥⑤
  4.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都是鲁迅,前者选自小说集《呐喊》,后者选自《且介亭杂文》。
  B. 桑梓,指家乡,在古代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表示,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乡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故园”。
  C. 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我爱这土地》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  “艾青”这一笔名。
  D. 杨志是“智取生辰纲”中着墨最多的人物,在这个事件中展现了他谨慎精明,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性格特点。
  5. 这是小明阅读《水浒传》时给“鲁达”整理出的事件线。请帮助他补充完整,并探究鲁达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6. 古诗文默写。
  ①沉舟侧畔前帆过,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李商隐《无题》)
  ④雾凇沆砀,_____,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⑤《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林间优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7. 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