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560字。
房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九 年 级 语 文
本试卷共12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初三年级准备举办一期“走近唐宋八大家”的主题展览。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筹备小组要制作一个题为“访一代宗师,寻千年文脉”的宣传片在校园电子屏幕循环播放。下面是其中的解说稿,请阅读后帮他们完善。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位宗师,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文化矩阵。他们才华横溢,孤标傲世,以如椽巨笔阐理明道【甲】又以浩荡胸襟济天下苍生。他们的文章不拘泥【乙】不流俗,历经风霜砥砺,在千古不绝的传唱中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塑造。本次展览活动中,“唐宋八大家”将集中亮相,为同学们展现一个跨时代的文学高峰。
1. 同学们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以及【甲】【乙】处应使用的标点有不同意见,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 “矩阵”中 “矩”读为“jù”
B. 【甲】处应填分号
C. 【乙】处应填逗号
D. “砥砺”中的“砥”读为“dī”
2. 有同学不理解文段中“精神塑造”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塑造”有两个义项: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②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根据词典解释和语境,下列对“精神塑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精神气质的传承 B. 精神内涵的形成
C. 精神风貌的彰显 D. 精神素养的表现
【任务二】
筹备小组准备在校园文化墙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唐宋八大家”的其人、其事、其作。请你协助他们完成布展任务。
3. 有位同学想把自己读过的一则对联故事推荐给筹备组作为展览内容,但对联中的个别词语记忆不清,请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代文学家。一次,两人在松树下边下围棋。苏轼刚投下一子,一颗松子忽然掉在棋盘上。他随口说道:“松下围棋,松子每 ① 棋子 ② 。”黄庭坚会意,向四处张望,寻找对联的题材。他看见不远处有条小河,河边有几株柳树,清风拂过,长长的柳丝悠悠荡荡划过水面,树下一位老者正握着鱼竿钓鱼。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对子吗!黄庭坚吟出下联:“ ③ 边垂钓,柳丝常伴 ④ 悬。”两人相视大笑,互相叹服。
A. ①遇 ②落 ③河 ④钓丝
B. ①随 ②掉 ③柳 ④鱼竿
C. ①遇 ②掉 ③河 ④鱼竿
D. ①随 ②落 ③柳 ④钓丝
4. 书法小组搜集到三位大家的作品进行布展。下面评价与三幅作品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作品甲】 【作品乙】 【作品丙】
①苏轼的《寒食帖》笔画雄浑劲健,体势宽博多变,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②韩愈的《盆池诗帖》狂放不拘,大开大合,气势磅礴,有宗师风范。
③欧阳修的《集古录题跋》笔势险劲,敦厚中见凌厉,秀丽中见风姿。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①②③ D. ①③②
【任务三】
筹备小组准备在文化墙开辟出“结语”版块,用以总结“唐宋八大家”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请协助小组成员修改文稿。
追溯“唐宋八大家”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他们大多命途多舛:韩愈少时困窘,苦读成才,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柳宗元家学深厚,却遭逢“二王八司马”之变而十年“囚荒”;欧阳修幼年丧父,家贫好学,为官后因直言多次遭贬;苏轼才气逼人,却“一生凡九迁”……①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既没有自鸣得意,也没有放任自流。②他们坚持文学创作的初衷,合力打破时文窠臼,使当时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