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400字。
浙江省温州市两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他35年如一日行走太行,用科技力量打开百姓脱贫致富之门;他埋头耕耘、无私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他就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
“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1958年,李保国出生于河北武邑县的一个农村家庭。1981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上班仅十几天,他便和另外两名教授一起扎进太行山,搞起了山区开发研究。
李保国常说:“我是农村长大的,过去家里很穷,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届大学生,学的农林专业,该用学到的知识为农民做点儿什么。”
当时的太行山,水灾旱灾频发,交通不便,三分之二的地区年人均收入不足50元,十分贫困。李保国和课题组同事选择将极度贫困的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用愚公移山精神,跟石头山“较起了劲儿”。
前南峪村的荒山秃岭,经李保国和同事们十几年的开发治理,秃岭变身“山顶洋槐戴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景象,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
为引领太行山百姓脱贫致富,李保国又全身心投入山区开发治理和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他在太行山区推广林业技术36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甩掉了“穷帽子”。
“不为名来、不为利去”
李保国在林业技术推广方面,坚持有求必应,从未收过农民一分钱讲课费,从未拿过企业任何股份。李保国说:“只有不为名来、不为利去,一个心眼儿为百姓,农民才信你,才听你。”
30多年与农民朝夕相处,李保国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学会了用农民的语言和他们交谈,传播新技术。朴实的农民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动李保国。
每逢正月到村里,农民都争相邀请李保国做客、吃饭。一次遭遇交通阻塞,李保国急着赶回去上课,村民甚至拆掉了自家院墙,为他“开路”。
无论何时何地,他对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对待慕名咨询的农民,他从来不慢待。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有农民咨询,他从不敷衍,真心实意地帮着解答、帮着管理。
“看到乡亲们渴求技术知识的那种眼神,我真舍不得离开。”李保国永远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服务好是他的最大职责。
“把最新的知识交给学生”
“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负责;是教师,我就要为学生负责。”这是李保国的口头禅,也是他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
李保国竭尽心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他注重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与探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采取以专业课带动素质教育、启发式加压推进专业课教育的举措,取得很好效果。他还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及时更新在教材和授课中。
“我要把最新的知识交给学生,使他们站在学科的前沿。”无论是课题攻关还是下乡实习,李保国都与学生一同做试验课题、一同上山下园、一同住通铺,师生手把手、肩并肩的教学、生活场景感人至深,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
李保国火一样的热情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子。
(摘编自王昆《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记“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
材料二:
晚上8时15分,你们才开始吃晚饭。郭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工作太忙,已经很久没有晚上8点以前吃过晚饭了”。晚饭是杂豆粥、咸菜疙瘩,还摊了几张鸡蛋饼。可您吃不下,郭老师好说歹说,您才勉强吃了一张。…
今年春节过后,您的饭量突然变小了。出差在外,午饭您也经常只吃半两米饭、几口咸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类荣誉和称号的取得,与李保国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精神有关。
B.农民请李保国做客、吃饭,甚至为他拆墙开路,验证了“一个心眼儿为百姓,农民才信你,才听你”的话语。
C.李保国的工作极其繁忙,生活上省吃俭用,这可以从他每天很晚才开始吃晚饭以及简单的饭食品类看出。
D.文章通过学生施丽丽的回忆,突出李保国工作时总是热情满怀、不辞疲累,此时因病情严重而显得力不从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保国出身于贫苦的农村,得到党和国家的培养,于是选择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山区搞开发研究。
B.李保国食欲减弱,体重迅速下降,但仍然秉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他戏称饭量减小是“低能耗高效率”。
C.李保国竭尽心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他把自己获得的各种经验和信息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
D.在生命的最后几小时,李保国依然在操心着自己的事业,这种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贯穿他的一生。
3.下列说法中,最适合用来表达对李保国崇敬之意的一项是( )
A.一手绝活称九景,全心服务誉神州。
B.尘世但平吃饱事,天堂愿得许闲身。
C.师也范也,桂以芬芳梅以骨;校斯典焉,苗成梁栋蜡成灰。
D.卅载劬劳,写传奇于太行山;一心奉献,尽忠诚于中国梦。
4.作为人物通讯,材料二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学校倡议“弘扬楷模精神,凝聚榜样力量”,你从两则材料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您好,老师!
红柯
通往草原的路是漫长的,大地太辽阔了,大地在汽车轮子底下越伸越远,后来换成马车,大地就更遥远了。老师一辈子都没走过这么远的路,马车跟一枚小石子一样在大地上滚动,就像往坡底下滚,一直把老师滚到灰蓝色草原的大房子里。老师美美地睡了一觉,好像睡了一千年一万年,然后在一个寂静的早晨种子发芽一样慢慢地苏醒了。
①孩子们一个一个从地平线上冒出来,很快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