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00字。

  边塞诗专题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自读、点拨、研讨、归纳
  教学设想:
  “边塞诗”是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教材涉及的高适、岑参等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我们打算挑选课本中的《燕歌行》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运用对比、用典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再选择《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来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接着我们再选出教材和学案中的8首边塞诗,希望通过批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边塞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边塞诗,是指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边塞诗也就成了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三、 初读“边塞诗”
  1、代表作品:
  【《从军行》《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兵车行》】
  2、归纳特征:
  分小组合作找出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能体现典型的边塞风情的)、战事意象、常见的地名、常见的音乐(乐器和乐曲)
  各小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合作的结果。
  (1) 常用词语
  烽火  牙璋  铁骑  金鼓  旌旗  边关  羽书  猎火  狼山胡骑  大漠  孤城  铁衣  征人  刁斗  白刃  沙场  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