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70字。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30分)
(一)
1.读古诗文,将空缺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强欲登高去,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8分)
【甲】《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②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③能志④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⑤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⑦愠,不应而还走⑧。
【注释】①或:有人。②谓:说。③悉:都。④志:记。⑤但:只。⑥何以:凭什么。⑦益:更加。⑧还走:转身就跑开。“还”同“旋”,转身。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 王生不说 B.王生益愠 人不知而不愠
C.不舍昼夜 左邻右舍 D.五十而知天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下列选项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这样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理解:孔子认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应该采取的态度是“日三省吾身”。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
理解:这两句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强调了“悟”的重要性。要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对于学问和学业,知道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之为乐的人。
理解:这两句话阐释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告诉我们不但要认真学习知识,还要喜欢学习,更要以学习为乐,这才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
4.这两篇文章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孔子和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王生的做法错在哪里。(4分)
(三)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5~8题。(12分)
5.下面是一位同学学习课文后的总结,请你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跨入初中的门槛,走进了语文的世界。不必说语文的听说读写,让你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无穷魅力;也不必说作文的观察与写作,让你发现一草一木有科学、有文学、有人生,一山一水里有故事、有历史、有文化。单是那一篇篇文学作品,就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美不胜收。在《济南的冬天》里,我们沐浴着小摇篮里的温晴,领略了生活的美好;在《散步》中,我们体味了解决分qí的温馨,懂得了责任的重要;在《秋天的怀念》中,我们感受到憔cuì的母亲深沉的爱,体悟了母爱的伟大;①______。这些世间美好的事情,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究!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分(qí)______ 憔(cuì)______
(2)在上面语段中①后面的横线处仿照前面的句式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
我的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