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620字。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92亿,网络文学作家数量累计超过2278万,“网络作家表现出主动的文化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网络文学的主流化进程”。“在多姿多彩的大众文化生活中,网络文学彰显中华智慧的原创性力量,继续发挥着传播主流价值、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作用。历经约三十年的发展,网络文学生产机制基本成熟,对文学生产关系的结构性影响已经趋于稳定”。
网络文学究竟是什么?一般来说,络文学的定义大致有广义与 义两种。郑熙青认为,“在网络上原创、流通、消费的文学作品”就是中国络文学所下的基本定义。王万举则认为,网络文学是文学在市场机制和互联网机制的交互作用 艺术一文化形态。上述诸说即是从广义角度来界定网络文学概念的。从狭义上来说,“网络文学主要指基于数字技术创作并在互联网上首发、一般以付费或其他有偿方式供用户阅读或参与的网络小说”。
综观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早期网络文学作品通常较短,受技术条件限制,文字精练,情节紧凑,后来长篇网络小说出现,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大大增加。一方面,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科幻小说风行,大量作品涌现,虽然与现实生活拉开了一定距离,但从大的范围讲,也为文学增添了更多主题、内容和风格样式,起到了繁荣文学、满足读者多方面精神需求的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也涌现出大量或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特点,或以艺术形式再现历史的优秀网络小说,如《庆余年》《欢乐颂》《遍地狼烟》等,这些作品完全是传统文学的自然发展。此外,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方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等特点,受众群体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因此网络文学也是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学领域。
既然网络文学也是文学的一种,那么语言就是它最根本、最显著的属性,是其本体意义上的特征。“这种文学语言的特别本事能够产生一种特有方式的客观性和语言的组织性,通过这种本事作品所产生出来一切的东西都变成为一个统一体。”雷•韦勒克指出,表面上看,文学作品与一件雕刻或一幅画一样,都是一种人工制品,但其实前者与后者之间有着本质不同,“如果我们毁掉一幅画、一件雕刻、或一座建筑,我们就把它彻底毁掉了”,但是“毁掉一本书或者它的全部版本却根本毁不掉作品”。这道出了文学作品的本质特性,即它是语言作品,是人类以语言形式创造的人工制品。
正因如此,大多数传统文学研究的方法、概念仍被许多研究者采用,这不仅说明这些研究方法是必要的,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爱•摩•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等经典小说理论,经常被运用于网络文学研究;近一百年来,几代研究者创立、运用、发展的各种理论、方法,也仍然被继续运用。大多数学者认为,在文络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质和特点、风格类型、体裁创新、人物塑造与人物性格,还有作品内容与作者的人生经验、主题思想和价值取向,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或教育意义,等等,都仍将是网络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学仍是文学,不可把它与传统文学过分对立,视为异物。
(摘编自祝晓风《论网络文学研究的四个层面》)
材料二:
对于从事网络文学的研究者来说,无法回避的是要认清原创并不是横空出世的理论空想,更不是毫无保留地汇入流行文化,自造新词。要提炼出原创的概念,构建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体系,既要融入时代,又要在传承中借鉴提升。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网络文学逐渐趋向成熟,走向主流化,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网络文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既增加了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又有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C.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方式更有优势,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是其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根本原因。
D.网络文学本质上还是文学,语言是其最根本、最显著的属性,传统文学研究的很多方法仍然是有效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络文学定义的认识虽不同,但大都认为网络文络技术和用户消费。
B.综观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均需要关注读者和时代。
C.从网络文学的国际传播现状看,网络文学势必承担起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使命。
D.在比较研究的视域中,只要知彼知己,就能找到自身弱点,进而促进文学理论的创新。
3.下列文句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选择两处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当下网络文学方兴未艾,你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有何建议,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架梦想的桥
冷梅
一水横断,伫立此岸与彼岸,望着水流兴叹,此时此刻,多么渴望一只小船能来到面前,当然,最好是一条小桥横于溪面,渡我走向对岸。小时候,我走得最远的距离就是从村庄到镇里,但最怕的是横于村庄与梅冲山之间的那条宽约五十米的梅溪,每次要渡溪到对面的山坡,心里就发怵。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从七岁开始帮生产队放牛挣工分计口粮。放牛是要到村后隔溪的山坡去的,最麻烦的就是横渡梅溪。夏天还好,我们三五放牛娃把衣服一脱,跟着水牛泅到对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