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40字。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经典。世界上自从有了文化也就有了经典,自从有了经典才有了文化的有效传接。经典制度是先辈为后代设置的一种用心良苦的圈套:有意把某一本书神化,并规定为一代代人启蒙和深造的权威读物,制造出一种完美的、不可企及的错觉和神话。久而久之,经典崇拜就成了人类不可动摇的习惯。大家世世代代都说这本书好,翻开一看:果然好。——其实人们评价的标准和趣味也是一种习惯的产物,这种标准和趣味本身就是经典培养的结果,经典的精神和价值早已化作一种气氛弥漫入社会的日常之中。用经典所赋予的眼光来评价经典,那就只能是越来越强化对经典的崇拜了。人们其实就生活在这种文化的循环之中,成为经典的奴隶而不自觉。社会需要经典是必然的,但成为经典的幸运落到哪一本书的头上就多有偶然了。当然这并不是说经典制度就是一个无益的骗局;经典制度实际上是人类文化自我保存、自我保护的必须手段,事实上也只有经典制度才能在茫茫的时间流逝中帮助人们战胜遗忘,保持群体生活的完整与秩序,提供人类进化与进步的可能。指出经典的由来并不是要颠覆经典制度,而是向人们揭发文化的相对性与局限性,提醒人们不要总沉溺于习惯的盲目之中。
《红楼梦》自从成为经典之后,人们总对它保持着一唱三叹的赞美。不时有人发现它新的精彩之处,越来越长久的阅读历史赋予它越来越夺目的光辉。在《红楼梦》既定的阅读传统中,读者和它处于极端不平等的地位,而对《红楼梦》你总是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心怀自卑,打开这本书时你就不由得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而变成投降者。《红楼梦》早已不再是小说《红褛梦》了,它成了我们文化水准的一个维持者:它代表着人类文化造物的富丽与堂皇,代表着人类自我理解的深刻和精微。事实上,你只有这样心怀谦卑才能真正发现并欣赏《红楼梦》的诸种妙处,才能和这本书保持一种和谐并从这种和谐中获得极大的美感和满足:对经典的崇拜是与爱情相近的一种心理痴迷,任何心理抗拒和保留都会破坏美感的纯粹。读《红楼梦》这样的书就如同接受催眠一样,你必须和催眠者配合才能有满意的效果。——我们确实就是这么读《红楼梦》的。
因而《红楼梦》对我们的经典化影响是复杂的。它确实比任何中国艺术作品都高出一筹,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华与集粹,研习《红楼梦》可以接受中国艺术最高尚的熏陶而得其灵魂;但另一方面,由于《红楼梦》过分的辉煌和我们对这种辉煌过分的崇拜——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使我们陷入了对《红楼梦》以及对整个中国艺术的爱的㒀执。这种偏执限制了我们的心灵和视野,使我们错过了更辽阔、更新鲜的风景,对与《红楼梦》相异的情调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拒绝。比如,热爱《红楼梦》的人就很难同时真正热爱莎士比亚。所以,《红楼梦》作为经典,经典谱如《红楼梦》,对我们既有益,又有害:它们既是一种桥梁,也是一道障碍;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敌人。因此,人们建立自己的文化基础需得研习经典,而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则需要打倒经典了。人们对经典往往怀着一种一言难尽的复杂情结,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法国现代小说家们要火烧巴尔扎克的疯狂热情了。然而,疯狂的仇恨并不能真正地打倒经典——它不过是偏执崇拜的别一种形式。真正能消解经典偏执的是一种坦然对之的平常心。让我们用平常心来读读“红楼梦》吧。
(李书磊《重读古典•经典的意义》略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需要呼唤真正有价值的阅读,这是一种挑战。问题不在于使用哪一种形式,而是触及怎样的内容。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兴的电子阅读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难怪丹尼尔•贝尔喟叹:“当代文学正在蜕变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如果流于了解故事,其阅读完全可以是快速的,概览式的,倘要去钻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学,那必然是一种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的确,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阅读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与经典相辅相成,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产生什么样经典,而经典产生又同样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红楼梦》被确定为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既有人们对《红楼梦》崇拜的偶然因素,也有偶然中的必然。
C.“火烧巴尔扎克”,体现人们对经典的复杂情结,也体现人们通过打倒经典而进行文化创造的理性思考。
D.尽管在当下实现“有价值的阅读”具有一定的挑战,但我们仍应积极地看待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新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作为经典得以传承,既有其自身精彩夺目的原因,也有世代推崇儒家文化而影响的结果。
B.学者开展“红学”研究,可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欣赏《红楼梦》,并使其以更理性的眼光去审视经典。
C.《老子》文字艰深繁难,读者若用搜索引擎来查找其基本内涵,对作品的深度解读或许有所助益。
D.对当前新兴的电子阅读如果不加以遏制,只能导致《红楼梦》这类经典的阅读逐渐萎缩甚至衰亡。
(3)面对当下“浅阅读”的现状,下列针对经典阅读所采用的方法,最不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对《诗经》进行谱曲与传唱,让读者在“耳濡目染”中领会诗文内涵。
B.对《论语》进行必要的注释,便于降低读者阅读困难,更好把握孔子思想。
C.按《山海经》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分类考察,实践中加强对内容的理解。
D.将《红楼梦》按原著章回拍成电视连续剧,读者通过看影视把握作品。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当下开展经典阅读应具有的态度与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瓦屋山桑
张国龙
晒了一天,终于在委屈中卖出了柏树籽之后,米李花和付晓珍立即马不停蹄地从离家二十多里的镇上往家跑。
两个女孩沿着二龙河岸奔跑,①声势浩大的芭茅花遮挡了她们的视线,感觉怎么跑都跑不出芭茅花的阴影,就像是遭遇了大人们偶尔提起的“鬼打墙”。柏树籽卖掉了,干粮、黄瓜吃光了,带的水早就喝没了,她们空着手一身轻。奔波了大半天,米李花跑起来并不吃力,但付晓珍崴了脚跑不起来。米李花跑一跑就回回头,恨不得拖着付晓珍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